从色彩到符号
作者: 刘欣军、兵种和专业勤务符号是表示军人所属军种、兵种或担负勤务的识别标志,是一种在军服或装备上用以区别军人及各种军用物资所属军、兵种或勤务部门的图案标志。它由单一或多种象征性图形组成,通常由最高军事机关制定。各国军队符号标志图案都具有表示其军队性质特点的意义,以特定的象征性图案表示一定的概念,如以步枪图案代表步兵,以火炮、火箭图案表示炮兵,以坦克图案表示装甲兵。而专业勤务符号图案多与其专业或使用的装备密切相关,以便于清楚的区别。
现代世界各国军队多用军兵种和专业勤务符号作为军人识别标志,并作为领章、肩章或袖章的组成部分,使用在军装的固定部位,也应用于庄严的场合和军用装备上,其种类多样,造型精致美观。符号一般用金属或塑料制造,因其能反映军种、兵种和专业勤务特点,形象直观和易于识别,也可绣制或描绘在旗帜上,印制在军事证件上等,一直以来是各国军队的象征。
军队使用符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近代开始各国军队使用颜色区分兵种,然后逐步使用更为细致形象直观的符号来区分。中国也是这样,从晚清组建新军开始使用兵种勤务色作为兵种标识,然后逐步发展为使用兵种符号区分军人属性。

旧中国军队的识别标识和符号
晚清时期军队的兵种标识和专业符号

1904年12月20日,统管全国新军编练事宜的练兵处会同兵部,向朝廷拟奏了《另定新军官制事宜》,建议仿照西方军官的三等九级制度,取代旧式军队的官阶制度,将新式军队实行军衔制提上了议事日程。
1905年2月27日,练兵处会同兵部制定了《中国陆军官弁服帽章记》,从而出现了中国第一个军衔符号的图案式样,创制了和西方军制接轨的军衔体系,改革了自隋唐以来使用的武官品级制度。陆军军事职官分为军官和军佐,指挥作战的是军官,辅佐军官治理军务的各种勤务技术官员为军佐。8月,练兵处颁布《奏定陆军衣制图说》,规定新建陆军的新式军服分为官佐大礼服、军官礼服、军佐礼服、军官常服、军佐常服等。
官佐大礼服,仍按武官冠服原制,穿袍(蟒袍)套(冬季貂裘外套)靴(官靴)帽(官帽)、顶戴花翎。各级军官的大礼服依旧例使用武职官员胸前补子图案区分等级,其中:正都统(从一品)绣麒麟,副都统(正二品)、协都统(从二品)绣狮子,正参领(正三品)、副参领(从三品)绣豹,协参领(正四品)绣虎,正军校(正五品)绣熊,副军校(正六品)绣彪,协军校(正七品)绣犀牛。
但陆军军官礼服则使用西式军服式样,使用肩章及袖章区分军衔等级。袖章中,以金辫数目分等,以横道数目分级,并以颜色来区分军官各队(兵种)。中等以下各级军官在袖章金辫、横道下分别钉缀不同颜色的横道一条,作为各队记号以区分兵种,其中步队钉缀红道,马队钉缀白道,炮队钉缀黄道,工程队钉缀蓝道,辎重队钉缀紫道,各队色横道为丝辫编织。
同时,在军官礼服裤章(裤线)上也区分等级,上等官裤中缝处钉缀五分宽裤章三条,中等官裤中缝处钉缀七分宽裤章二条,下等官裤中缝处钉缀一寸宽裤章一条。上等官裤章为金辫,中下等官为丝辫,中下等官按队属分为不同颜色的丝辫,步队为红道,马队为白道,炮队为黄道,工程队为蓝道,辎重队为紫道。
军佐礼服与军官礼服相同, 袖章、裤章样式、材质与军官相同,军官用金色,军佐用银色。但当时并未具体设定军佐各科(勤务种类)的限定颜色。
军官的常服样式与军官礼服略同。冬服用深蓝色呢制,夏服用土黄色布制。军官常服不戴领章、肩章,以袖章区分军衔。军官常服袖章以镀金团蟒数目分等,以石青丝辫数目分级。中等以下军官均于石青丝辫横道下钉缀不同颜色横道,以区分各队,横道颜色区分方法与礼服相同。



1906年,陆军部颁行《陆军衣制详晰图说》,对官佐的服制、徽章作了一些修订,同时规定了士兵礼服、常服和匠夫号衣相应的识别徽章。军佐礼服颜色、物料、帽章、领章、肩章、袖章均与军官同,但改银制,所有裤章均按本科限定之色等与军官同。并规定了军佐的各科用以区别的颜色,礼服袖章银辫横道之下钉缀各色横道一条,为各科之记号:军需官黑色、军医官绿色、执法官驼色、军乐官灰色、马医官茶色,各色横道均宽二分。各级书记官及书记长、司事生礼服、常服识别符号均与军佐相同,唯袖章上不缀各色横道(记号)。军官和军佐的常服材料均为国产用料,颜色为夏季土黄或白色,冬季天青或蓝色。军佐常服袖章在军衔标识横道之下钉缀各色横道一条,作为各科记号,颜色与礼服袖章相同。

光绪年间新建陆军士兵并没有实行军衔制,新军士兵以职务等级划分,并按职务类别分为弁护、目兵、匠夫三类,只有士兵礼服操帽的帽墙衬以各色细布作底色,用以区别所属队科。其中,步队为红色,马队为白色,炮队为黄色,工程队为蓝色,辎重队为紫色,军乐为灰色,军医为绿色。
1909年2月26日,禁卫军训练大臣制定了区别于陆军军服,又“壮夫观瞻”的皇家禁卫军服制。禁卫军使用肩章区分等级,肩章底板为不同规格的金线底,都统级肩章衬底和边线为瓦灰色,自正参领以下各级官佐在军帽帽墙、肩章衬底和边线按不同颜色区分队属(兵种)和科别(专业勤务),其中:警察队(宪兵)营桃红色,步队营红色,马队营白色,陆路炮和机关炮队营黄色,工程队营蓝色,辎重队营紫色;军医为绿色,军乐为灰色,马医为茶色,军需为黑色,执法为驼色,书记为藕荷色。
与陆军不同的是,禁卫军的领章(实为领花)不论官佐目兵,不分上下级都统一佩戴,领章为紫铜制作,整体呈圆形,圆内上錾苍劲有力的飞鹰(海东青),下錾鲜活生动的洋荷花(郁金香)。5月27日,调整禁卫军领章的使用规则,中级以下军官,右领添缀紫铜制作的拉丁字码表示营号数,以便区别。
1909年8月24日,海军部上奏《海军长官旗式及军官章服标志》,拟定新式海军官章服标识,这是中国海军第一套与现代西方海军标准接轨的军服制度。其主要参考当时英国海军的制度,也是后来北洋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海军标准,两者都是在晚清海军制度基础上重新修改而成。
《海军旗式及章服图说》的服制分为官员和士兵两部分,海军军事官员按军衔分为兵科和术科,兵科包括军官和海军的航海科官员,术科包括轮机、军医、簿记/书记等,称呼时在各军衔前冠以“海军”字样。
军官识别符号包括帽章、领章、袖章和肩章4种,在帽章中包括帽墙识别色。兵科在帽墙间按级别围绕各种规格的金线;术科的帽墙识别则有区别,轮机科用蓝色织带,军医科用红色织带,簿记/书记用银色织带。
军官在袖章的使用上亦有区分,兵科在袖章的金线上中间位置盘结出一个圆环,术科则不使用圆环,同时军官袖章金线无底衬,轮机科袖章金线加蓝色衬底,军医科袖章金线加红色衬底,簿记/书记等官袖章金线加白色衬底。
海军军官肩章分大肩章和普通肩章(夏季肩章)两种,按兵科和术科的不同各有区分。兵科肩章上的锚和星为银白色,大肩章镶边及普通肩章的版面(二三等官图案同袖章)为黑色。术科肩章上的锚和星为金黄色,大肩章的镶边和普通肩章(二三等官佐肩章图案同袖章,无圆环)金线有兵种衬底,分别是蓝色(轮机)、红色(军医)、白色(簿记/书记)。
海军士兵分为兵目和兵士,专业识别和军衔标志以臂章表示,臂章为长方形呢制(或布制),分为蓝黑和白色两种,绣有兵种和军衔标志图案。海军协军校在充当高级士官以及士官长职务时,称为弁目或弁目长,在其军官服上也佩戴臂章,臂章图案为金色线绣制,图案中衬有金桂叶装饰。



海军臂章识别符号是海军各兵科和术科的专门符号,弁目长和弁目级别包括枪炮、鱼雷、轮机、船匠、军乐、电灯、铜铁、信号、看护等;正、副目级别包括管油、管汽、看护、信号、帆匠、木匠、漆匠、管舱、轮机、船匠、军乐、枪炮、鱼雷等;兵级别包括各等级的水兵、轮机兵以及练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