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周村区: 打造“五好教育”新样态 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作者: 康惠 崔润梅
编者按:七十五载春秋更迭,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长歌奋进一路生花。强国必先强教,作为鲁商文化发源地,淄博市周村区夯文化根基,抓教育先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从原来工业化发展为主的“县域小城”主动求变,探索出一条以“五好教育”新样态——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周村路径”,以一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献礼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好地了解了周村教育的变化和发展,看到了周村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好,教育教学氛围越来越浓郁。孩子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心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作为普通老百姓,没有比这再让我们开心的事情了!”淄博市周村区正阳路小学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10月12日,周村区教育和体育局组织开展了“市民看学有优教变化”活动,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以及家长代表走进学校、参观校园、感受教育变化。
推开周村区教体局的门,局长安伟似乎是这方质朴沃土上最好的代言人:躬耕不辍,孜孜以求。近年来,在安伟的带领下,周村区教体局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总体思路,高点定位、统筹谋划,推进教育事业活力多彩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地区、山东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山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区……“周村教育”是周村教育人实打实干出来的,也是让千万个周村家庭幸福感倍增的源动力。
“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2024年,周村区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认真谋划未来3-5年发展目标,周村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好教育’目标,聚焦‘家门口拥有好学校,学校拥有好校长,学生拥有好老师,学生拥有好未来,教育拥有好生态’五个维度。”安伟对记者说道。
实施扩优提质行动,让群众家门口拥有好学校
统筹城乡学校布局。2023年,周村区编制完成了《周村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在农村,目前已经完成了乡镇教育布局的“123”工程,即一个乡镇布局1处中学、2处小学、3-4处幼儿园。在城区,将针对学龄人口的变化,通过新建一所东部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调整划片招生范围,适应城市东移和人口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统筹城乡教育配置。周村区针对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从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家长接送难、学校食堂采购成本大等问题着手,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改善每一所学校办学条件,努力让城乡学校无差别,在哪上学都一样。
统筹城乡学校管理。学前教育阶段,成立区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对农村幼儿园业务指导及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小学阶段,加快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高带低等办学模式组建了17个城乡教育集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水平;高中教育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区实验中学和职业学校淄博机电工程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探索建立职普融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个统筹”(统筹招生计划、统筹专业布局、统筹干部使用、统筹师资力量、统筹教学管理、统筹考核评价),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立交桥”。
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区级层面,出台《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召开智慧校园创建动员会、交流会等,指导各学校制定“一校一案”,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培养教育首席信息官14名;学校层面,加强智慧教学研究,推广交互白板、AR地球仪等各类学科信息化教学工具。
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普及应用。2021年,周村区实施了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重大民生项目,为全区所有中小学安装了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通过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推进实施方案》,把“三个课堂”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推动实现应用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了全区所有乡村中小学和城区学校结对互动、网上送课、同步上课,有力保障了农村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实施专家治校,让每一所学校拥有好校长
充分激发校长办学活力。出台《周村区学校幼儿园办学质量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对学校进行考评时,首先关注城乡学校规模类型,根据学校发展实情将学校进行分组。其次关注城乡教育特点,通过设立“1+1+N”创新性项目由学校自主申报,学校申报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办学实际,立足城乡特色,设定的目标能“跳一跳”够得着,最终构建了“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创新指标+负面清单”差异化评价机制。《评价方案》被淄博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市印发推广。
全面提升校长治校能力。周村区教体局按照“共性+个性”原则,建立学前、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校长联盟,校长、园长作为联盟成员,每个联盟通过民主选举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在每个联盟中选出一名管理经验丰富、资历威望较高、事业心强的校长作为秘书长,定期研究制定区域内标准相对统一的教师考核、职称评聘、教师管理评价办法,成员学校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意见,制定符合校情的具体方案。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让学生拥有好老师
构建“1+3”岗位晋升激励机制。“1+3”是指以教师岗位分级竞聘改革为核心建立教师年度考核激励机制、教师梯次发展激励机制和教师荣誉激励机制,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完善区域教研体系。成立区级各学科“1+1+N”教研团队,在教师梯次发展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从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加入到区级教研团队之中,聘为区级兼职教研员,组建了区级各学科“1+1+N”教研团队,由区教研员负责统筹谋划教研工作安排,每个兼职教研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强大的教研力量,构建了“区域—城乡发展联合体—校本教研”三级联动区域教研体系。
推进五育融合育人,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好未来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双新达标课堂”建设工作;开展倾听学生“课堂心声”活动,了解学生课堂感受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发挥学科教学名师引领辐射作用,打造针对各学科不同内容版块、不同课型的“双新达标课堂”标杆课、示范课,为学科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或范本,切实推动课程方案转化落地。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出台了《学生健康行动计划》,实施了体育固本、心理护航、卫生健康、营养改善、视力守护、睡眠保障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成立了周村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学校向家庭、向社区延伸。在学校搭建了心理健康云平台,在社区建设了校外心理辅导站,在医院设立学生心理发展服务中心,医、校、社密切合作,实现了心理预防、筛查、评估、干预的闭环管理。
健全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构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生态
党委政府关心重视教育。周村区委、区政府切实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高度重视教育,坚定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心,把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定期研究教育、联系学校、年终述职必述教育等工作制度,研究提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路径。每年教师节大张旗鼓地表扬优秀教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区教体局主动服务学校。近年来,周村区教体局大力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打造了一批“想好、干好、说好、处好、服务好”的“五好”科室,对基层学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保障了学校潜心育人、精细管理,为每个学校搭建起发展的舞台、交流的平台、比武的擂台,创造了一个好的区域教育氛围。
学校关爱激励教师。教师的幸福,时刻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心理和价值观。周村区实施了“幸福教师”成长行动,引导学校完善校内激励体系,激励教师用理想追寻幸福、用劳动创造幸福、用制度保障幸福、用成果体验幸福,让教师生活上有归属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构建和谐的家校社合作关系。近年来,周村区不断健全家、校、社育人机制,把协同育人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成立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建立了“五星级”家长认定办法,召开了全区首届家长大会,在山东省家庭教育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联结学校、家庭、社会的“一网三联”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
改革强音催人奋进,实干先行成就未来。相信周村教育人会继续展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的过硬担当,周村教育也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