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作者: 石新春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贯穿教育的始终。在计算机教学中,又该怎样实施创造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

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创造欲望、创造灵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诠释。而当代素质教育新理念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样需要“激励、呼唤和鼓舞学生”。

一、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素质和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引起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

例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笔者给学生播放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片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候,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学生对感知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情。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例如,在“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课的教学时,笔者给学生讲到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联想公司与软件巨头金山公司的联手合作。多数学生都知道联想集团是我国信息产业界硬件领域的骄子,金山公司则在我国软件产业一枝独秀。这一“硬”一“软”的联合,必将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与某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信息产业要赶超世界,需要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国人努力拼搏,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激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与美术课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与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美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课堂发挥的余地非常大。如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动画剧,并让学生进入角色。大家都很积极地投入角色,不知不觉就有了兴趣,创造力的培养也水到渠成。

个性也是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让每名学生个体成为有“个性”的创新者,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

三、注重个性发展,倡导个人创新,建立全新教育观念

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同时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非常愉快、轻松,大家共同讨论问题,认真思考、用心学习,大胆地发言,毫不拘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精神主体,有很强的主动性,进而就是一种创造性。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被动地学习没有效果,一定要靠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去动手,“禄在其中矣”。如果没有主动性,就无法充分挖掘学生宝贵的创造力。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经常思考:学生的潜能怎样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学会了吗?计算机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创设情境,预设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开始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依赖性强,希望有馅饼可吃,对这种情况,笔者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敢于创新,当他们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逐渐就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创造力就逐渐得到培养。

四、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这深深地反映在各科的学习过程当中,计算机也不例外。鉴于此,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要学会自学,把时间利用好,借助已掌握一定程度计算机能力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走在其他学生乃至教师的前面;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不必心急,踏踏实实从头学起;基础不好的,要下定决心从头学起,从零学起,教师专门辅导,加小餐。很快,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有的学生假期担当计算机培训的小老师。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学校的课程很多,不止计算机课程,关键是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不同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使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效果发挥到极致。计算机作为新课程的代表,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因此也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沿阵地,希望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对此要引起重视,好好把握。

(作者单位:肥城市老城街道中心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