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
作者: 牟治霖成功的背后总有一个明确方向和精准突破口。一次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总是有确定的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地实现目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寻找恰当的导入方式非常必要。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是把学生引进文本大门的一把钥匙。择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是值得深思的,下面略谈几种导入方式。
一、兴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爱好。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都是具有很强时代特色和自主意识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找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导入方式,能极大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为课堂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隐形服装的话题,这样学生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启了思维的闸门,从而导入到《皇帝的新装》一课。
二、问题导入
教学重点就是核心,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围绕的中心。在导入环节中,从问题导入入手,能突出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水到渠成地突破难点。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读提示:我们都知道动物有脚,但是你知道植物也有脚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植物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又是如何走路的呢?在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下,带着这样的问题提示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而深入地探寻课文。
三、意境导入
除了认知教学外,审美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其中自然包括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借助优美的语言,创设优美的意境,把学生带进美好、短暂的一节课,就能产生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背诵文中优美诗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舒缓而优美的语句,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一种特有的饱含情思的境界当中。
四、引用导入
引用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古今中外的许多诗词名句,在今天仍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恰当、适时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作为导入方式,这样能把学生带入浓厚的语文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走月亮》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上课时请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这些优美的诗句,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月的意境中。学生阅读课文,会情不自禁地步入到作者的思想环境之中。
五、故事导入
故事人人喜欢听。课堂教学的导入中讲一则生动而有趣的故事,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如上一节观察写作的作文课,事前学生或者教师讲述一则“明察秋毫”的故事,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所选故事必须和教学内容相关,在时间上应有所控制。通过故事导入,学生能初步接触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逆向导入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是按照顺向思维进行导入和教学,此外,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研究周朴园人性闪光的一面,然后和他令人可憎的方面进行合并,从而全面把握周朴园。再如教学《纪念白求恩》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深沉而怀念的语气口述课文开头内容,导入自然会引起学生的疑惑或者思考:他是谁?为什么学习他?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学生带着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会步入到课文的殿堂。在课堂上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能把一节语文课放在自由灵活、富于变化的思维活动氛围中,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别致,又富有启发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还可以有其他的导入方式,比如:温故知新导入、实物导入、背景简介导入、谈话导入、肢体动作导入、小视频导入、网络信息导入等等。形式多样的导入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语文文本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十分必要的,是启发教学中诱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导入不可千篇一律,要短小精悍而灵活多样,必须符合过渡的自然性原则。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要选择适合而恰当的导入,就能使一节语文课产生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