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作者: 李天强 赵昕宇幼儿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德育教学重在提高幼儿的内在美,构建品德课程系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笔者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幼儿园德育教育策略。
一、聚焦自身提升,为幼儿提供榜样力量
对幼儿教师而言,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立足点,对这一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进而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深入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准确把握教育目标,端正工作态度,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聚焦德育建设,细化幼儿德育教育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以单向灌输知识为主,效果比较一般。要想让幼儿全身心地融入到德育活动中,教师就一定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
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幼儿的日常行为为切入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课程,既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各种理论知识,还可以弥补幼儿个性上的不足,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品德意识。如,在幼儿午餐、放学时间融入德育教育;在各项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包括升旗仪式、红色故事会、文化艺术节、童话剧表演等,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帮助幼儿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聚焦以劳育人,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手段。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以及家庭结构逐渐变化的背景下,父母对幼儿越来越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十分常见,大多数幼儿的自理能力都有所欠缺。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要求,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劳动任务,要求其在约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表扬,帮助其养成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在幼儿园中,劳动随处可见,从小班的自理能力培养,到大班的为集体服务,处处都有劳动教育的身影。尽管幼儿园基于《指南》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但是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却不够深入,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表面文章,并未给幼儿创造足够多的劳动机会,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较低。如何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教育观、劳动观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幼儿园需要本着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将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各个方面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班以自理能力培养为核心;中班以帮助他人为核心;大班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核心。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次主题,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日常劳动等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如组织“我是自理小达人”“好习惯小明星”等自理能力比赛特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日常班级活动中组织幼儿参与值日任务、家务劳动认领等活动,培养幼儿关爱集体、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四、聚焦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德育教育效果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待在家庭中的时间比较多,其对于幼儿园德育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提升德育效果,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要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互相分享自身掌握的信息与资源。近些年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不断提高与家庭的合作力度,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为园外德育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幼儿园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时,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弥补家长德育知识的匮乏。一些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比较低,无法给幼儿树立榜样,无法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行为,甚至有一些家长采用了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导致幼儿的德育水平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
教师要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借助家长会、讲座、宣传手册等工具,根据《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向各位家长普及各种教育知识、理念,帮助家长加深对德育内容的认识。教师和家长围绕相同的目标商讨问题应对策略,实现育德育人的目标,这也是落实幼儿德育的有力举措。平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次数、拓展交流沟通的渠道,通过反复的沟通了解幼儿在道德方面的现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例如,在条件允许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家长化身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半日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当前幼儿教育所采用的方法,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同时,这种方式也缩短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双方能够就幼儿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表现,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园外的生活状况。
总而言之,家长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展开深入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德育教育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展开密切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幼儿思想上的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升教育效果,为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让家园共育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禹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