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儿童视角 支持幼儿游戏

作者: 刘彩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亦能发展智力。如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心、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地养成。”幼儿是天真烂漫的,对游戏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并在投入的过程中生成体验感。幼儿通过游戏的体验发展自己的人格,在游戏中不断充实自己,逐渐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增长见识,也能逐渐看到外部真实世界的丰富多彩。

笔者在从事幼教工作的过程中,在与幼儿日常交往、对幼儿日常游戏的观察中,常常被幼儿游戏时的一些表现所吸引,也常常会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思考……

一、以问题为导入引发幼儿思考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可是,今天的水区似乎有些不一样,幼儿一直在水区和沙池之间来来回回地走动着,不时还停下来商量着什么。只听原本在水区玩耍的辰辰边走边说:“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帮助沙池区的幼儿呢?”原来是水区的幼儿想把水输送到沙池区,帮助沙池区的幼儿把干的沙子变成湿的沙子。了解到了幼儿的计划和问题后,笔者并没有立即对他们进行指导,而是选择了继续观察。他们此时也发现了水区边上的几个水桶,开始用水桶来回运水,可是来回运水实在是太消耗体力了,不一会儿,他们的速度就明显降了下来,还有一名幼儿直接坐在水池边开始休息了。笔者又观察了一会,发现他们暂时还没有想到其他办法,于是便走到他们身边,对他们说道:“用水桶运水真是太累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直接流过去呢?”他们听了笔者的话,又看了看周围的材料,突然,妍妍指着建构管道说:“我们可以搭建管道!”可是怎么样才能在水区搭建管道呢?幼儿带着问题回到了教室,开始了讨论设计……

当发现幼儿游戏的不同寻常时,教师不必立即介入,在保证幼儿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探索自由。在幼儿进行探索时,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多种丰富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探索需求,尽量满足幼儿突发的探索兴趣。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多观察进展情况,但不应该随便打扰幼儿的游戏,破坏幼儿的专注力和游戏的持续性。当幼儿不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时,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当幼儿遇到了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抛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从而挖掘幼儿的潜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这样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不是让幼儿不加思考,直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游戏。

二、以游戏为基础促进幼儿发展

户外游戏时间到了,水区的幼儿又开始“调水工程”。基于之前的如何搭建管道的问题,幼儿进行了讨论,并且对管道路线图进行了设计。随后,连接沙池区的管道不一会就铺设好了,在连接好压水井之后,幼儿就开始准备给沙池区送水。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水总是从管道中间流出来,幼儿尝试抬高管道、用手压紧管道接口、拿树叶堵住漏水的地方等等办法,可是效果微乎其微,输送到沙池区里的水还是只有一点点。幼儿有些着急了,急忙请来了在其他区域玩耍的建构高手源源,在源源的帮助下,幼儿将管道接口进行了对调,让下一个管道换到上一个管道的下面,这样,漏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在送水的管道上,有的幼儿还拿来了海洋球、小船、树叶等物品,让它们随着水流一起飘向沙池区,为这条送水之路增添了色彩。

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自由,给予他们自由游戏的空间,允许他们进行各种自由的尝试,让他们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得到游戏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身体、智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幼儿的游戏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耐住性子,让幼儿多去尝试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难以解决时,还可以引导幼儿寻求其他幼儿的帮助,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以爱心为源泉相伴幼儿成长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其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曾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在玩耍中让幼儿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加入玩耍更有益于幼儿的学习。所以,游戏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放手让幼儿自由自在地游戏。

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幼儿充分参与游戏的重要支柱。教师只有从内心爱幼儿,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知道幼儿游戏水平的差异,才能更及时有效地给予幼儿必要而准确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成长。

正是因为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更应该明确自身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玩伴”和“支持者”的三重作用,把游戏真正地还给幼儿,让幼儿更加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