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社团助“双减”落地

作者: 李伟昌 刘淼

“硬核”社团助“双减”落地0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如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聊城市茌平区振兴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经过前期谋划、师生调研、自主申报、考量筛选,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在近一年的实践摸索中,茌平区振兴小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扩大社团规模,面向多个层次

学校结合艺体教师的特长及学校实际,将原有的艺体社团进行分化整合,开设了音乐类、美术类、体育类共计16类艺体社团。社团面向各个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学生,有易于低年级学生参与的儿童画、踢毽子、舞蹈基本功社团,有高年级学生提升自我的毛笔书法、排球、田径、成品舞社团;篮球、跳绳、足球社团满足爱运动的学生,合唱、小号社团是音乐爱好者的选择。通过扩展规模,艺体社团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与发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二、开展特色项目,传承非遗文化

剪纸是茌平的传统民间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浓浓的中国红,精巧的剪制技法,向学生展示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传统文化瑰宝。太祖长拳是流传于茌平杨庄和李井范村的传统武术,拳理明晰、风格独特、源流有序而自成体系,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学校聘请剪纸、长拳传承人亲授技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社团课程,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兴趣十足,乐在其中。传统非遗社团的开展,让学生有机会感知、熟悉、传习,让学校里涌现了许多的“小艺人”“小传承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开始认可并关注传统文化,在非遗文化的精神沃土中得到滋养成长。

三、一手技能教学,一手道德教育

根据艺体学科的特点,通过美术社团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创意美化环境的兴趣;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志趣;通过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树立环保意识;通过体育社团教学将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有集体荣誉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

四、开展多种活动,全面渗透德育

在艺体社团各类活动中,注重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传承文明”等德育主题开展活动,如通过“劳动最光荣”主题绘画比赛让学生去观察劳动者的美,并体会劳动者的辛劳,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通过“变废为宝”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通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活动,开展绘画展示、运动成果汇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大,增强爱国意识和投身报效祖国的志向;在体育活动,如拔河、接力跑、球类比赛等项目中,让学生意识到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通过艺体活动加深认识,提高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素养,通过多种类型的艺体活动,培养出既具备艺体技能又能够在品德、素质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以美辅德,以练促德。

艺体社团是技能培养与品德教育的优质载体,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让校园充满活力与朝气,让学生的成长充满健康与阳光。

(作者单位:聊城市茌平区振兴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