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李文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渐激烈,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背负了极大的压力。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加之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完善,小学数学作业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之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让生活融入作业,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加入数学生活问题,生活和数学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知识、熟悉概念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生活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单纯的人民币单位换算以及加减作业很难让学生熟悉人民币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布置“去超市购物”的作业,让学生自己购物,并观察收银员找零,同时对支付的钱数、商品的价格以及找零的钱数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人民币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二、把握分层作业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业既要发挥其巩固知识的作用,还要实现拓展、提升的功能。所以,在作业内容的安排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于巩固基础知识目标,在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应知、应会知识的考查力度,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层次是涵盖基础性练习题,教师布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或拔高性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训练;第三层次是以能力提升为主的综合性探究问题,以满足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挑战自我的学生,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自助餐”,供他们自主选择。

总之,教师无论是在设计数学书面作业还是非书面作业时,都应按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发展的科学目标设计作业,有“增”有“减”,这样才能做到“减”时不“减”效。

(作者单位:莘县实验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