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中学语文“课堂剧本杀”式综合性学习研究
作者: 陈伊琳 穆慧摘要:文章基于PBL教法学,探讨如何将“整篇应用”“零散嵌入”两大路径与“情景创设”“职责分配”“问题引领”“阅读解密”“分享讨论”“反思复盘”六大模块相结合,让“课堂剧本杀”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展现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课堂剧本杀;中学语文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大部分教师积极接受创新的教学理念,践行先进的教学方法,但目前语文课堂趣味性不足,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课堂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拥有广阔的研究实践空间。本文基于PBL教学法,对“课堂剧本杀”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一、相关概念及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解读
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一种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的教学方法,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依托三个特性。PBL教学法源于医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引用至中学课堂尤其是中学语文课堂以后,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
剧本杀是一种玩家以剧本为基础,掌握角色的故事信息,在与其他玩家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梳理线索、搜集证据,最终票选出真正凶手的游戏,具有游戏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等特点。
“课堂剧本杀”则是将课文与剧本杀模式结合起来,利用剧本杀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模式,挑选初、高中语文教材中适合全面应用或局部插入剧本杀模式的课文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案例和演示文稿,生成能够实际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的知识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二)可行性分析
首先,剧本杀具有诸多特性,学生通过剧本研读和DM(主持人)引导,能够切身体会剧本人物的情感。单纯的问题式教学容易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但教师将问题融入情景,自然而然地发问,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将剧本杀模式代入语文课堂,教师可以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它与PBL教学法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不谋而合。在课堂上,教师化身“DM”,而学生成为整堂课的中心人物,教师根据具体需求营造氛围,提出一些必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推理和复盘,体味文章内容和更深层次的价值内涵。
其次,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知识即可。但在新的时代下,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而“课堂剧本杀”模式具有游戏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
最后,一线教师的教学中已经小范围应用了“课堂剧本杀”模式组织教学,有些教师将教学案例分享至视频平台,收获了一系列好评,这也表现了学生对“课堂剧本杀”模式的接受度较高,愿意以这种形式学习知识。
二、“课堂剧本杀”式综合性学习具体实施路径
(一)采用“课堂剧本杀”,沉浸式体验课文分析过程
“课堂剧本杀”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种是教师提前编写好所需人物剧本,学生分组代入角色,随着课程的推进抽取线索卡(即文中一些描写的片段),很好地还原了剧本杀游戏的开展模式。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剧本是由教师在上课前写好分发给学生的,是基于课本对人物进行一定扩写。不可否认,这种形式可以让人物更加丰满,但是扩写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且会在一定程度脱离对文章总体内容的把握,学生可能仅仅对本组拿到的内容记忆深刻,但是对其他人物的理解不深。虽然课堂最后会有一些反思、复盘环节,但是教师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不全面,没有深入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二种是教师已经创设了剧本杀探案的场景,但是由于对整个情景的构建不够完善,以及分组不够合理甚至未分组等原因,整个课堂只是披了一层剧本杀外壳的普通课堂。PBL教学法和剧本杀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导致创新改革没有落到实处,容易出现学生在开头被吸引注意力,逐渐产生疲惫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
第三种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较为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总体流程可以概括为“情景创设”“职责分配”“问题引领”“阅读解密”“分享讨论”“反思复盘”六大模块。下面,笔者将结合具有代表性的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文《祝福》,对以上环节的具体实施展开阐述。
1.“情景创设”烘托氛围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迅速将学生带入剧本杀的环境,这是“课堂剧本杀”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通过一些相关的导入词,辅以背景音乐和演示文稿,创设情景,快速引入课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过程中,相关话语一定要在情景之内,避免徒有剧本杀的表面而没有实质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带有悬疑色彩的音频并辅以这样的导入词:旧历1924年年底,新年来临的前一天,爆竹在灰白色的沉重的天空中间时时发出闪光并伴着钝响,家家户户杀鸡宰鹅准备着“祝福”。在这等喜庆的时刻,第二天的街头出现了一具女尸,她是谁?又是谁杀害了她呢?作为一群有勇有谋的侦探,事情的真相就拜托大家来探查了。
2.“职责分配”增强学生课堂的融入感
在具体的阅读寻找“线索”之前,教师对学生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进行详细划分。此时,教师不是按照传统的剧本杀人物进行划分,而是将学生分为“侦查员”“辩护人”“审判官”三组。“侦查员”的人数最多,阅读搜寻任务也相对复杂,可以几个小组联合组成大组寻找“线索”。
首先,教师划分出一个大组,负责对“死者”进行详细的探查和分析,由学生生成详细的文字版的“死者”画像。其次,教师安排另一个大组负责“嫌疑人”的疑点分析,并根据现实情况将任务分配至每个小组。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嫌疑人要有两个及以上的小组共同“搜证”,以保证找出所有“线索”,没有遗漏。此外,教师引导“辩护人”小组在阅读时找寻每个嫌疑人无罪的证据,让学生在倾听“侦查员”搜集到的“证据”的同时,对自身的“辩护材料”加以补充。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快速阅读和把握重点的能力。最后,教师指导“审判官”小组在搜证阶段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文章细节,在“证据交流”阶段,紧跟汇报人思路,对相关线索、证据进行快速梳理,认真倾听和思考“侦查员”与“辩证人”的发言,对案件“嫌疑人”的指控作出审判。在这样的分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责任感,不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并且在阐述证据阶段认真倾听、仔细梳理,培养思辨能力。
3.“问题引领”推动课程开展
“问题引领”中的“问题”,并不是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的提问,而是完美融入教师所设情景中的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探员身份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升华文章主题意义。
例如,《祝福》中的揭秘升华时刻,教师可以提问:“搜证讨论到此,相信各位探员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以上这些嫌疑人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吗?”“到底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由这些问题承接一些影视资料视频,升华文章主题意义,强调封建礼教,冷酷、愚昧、自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4.“阅读解密”深入文本探求真相
“阅读解密”是课堂组织开展的中心环节。教师将“阅读”环节分为“小阅读”和“大阅读”。在“小阅读”阶段,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背景调查”,找出与案件相关的死者和嫌疑人。在讲授《祝福》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小阅读”中找出死者是祥林嫂,嫌疑人分别是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卫婆婆和文中的“我”。在“大阅读”阶段,教师则根据职责不同的分组,分别展开“搜证”,生成死者档案信息表、形象总结表。
5.“分享讨论”集体智慧碰撞思维火花
在“搜证”结束之后,每个部分的学生代表依次发言举证,在黑板上放置人物画像并辅以关系图等形式进行补充说明。
6.“反思复盘”升华“课堂剧本杀”教学意义
“反思复盘”环节是六大环节中的关键一环,在此环节中,由教师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指控凶手,并且引入课程思政,进行主题升华;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从阅读到写作,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有感触的角色写人物小传或者编写人物剧本,根据相关线索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延伸扩写,锻炼描写能力和发散思维。
(二)零散式嵌入推理内容,灵活应用“课堂剧本杀”组织教学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篇目体裁丰富、全面,小说、戏剧和部分散文比较适合整篇课文应用“课堂剧本杀”,但有些体裁的课文并不适合,加之中学教学任务繁重,并不适合整堂课采取“课堂剧本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将剧本杀的推理内容灵活地嵌入课堂。
例如,在古诗文《燕歌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放置旌旗等特定物品,渲染硝烟滚滚、锣声震天等氛围,再辅以问题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中描写的环境,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教师还可以制作“羽书”等符合古诗内容的道具,引导学生想象“羽书”中会提到什么?教师也可以放置能够点明历史时期的特定物品,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推断所处背景,这既促进了文史的相互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基于PBL的“课堂剧本杀”式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综上所述,“课堂剧本杀”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符合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因此,在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深入思考,不断优化实施路径,产出更多篇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梁倩文,刘径言.在教师教育中运用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初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1).
[2]杨凯帆.PBL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23(2).
[3]王扬轩,李仲良.文创开发视角下图书馆剧本杀开发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6).
[4]陈慧慧.基于情景创设下的问题式教学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23.
[5]王思维.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6]何佳音.PBL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PBL的中学语文‘课堂剧本杀’式综合性学习研究”,项目编号:S20231022208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