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框架下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朱新建摘要:教育数字化时代对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从TPACK角度出发,在调查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对策,为技工院校提升教师TPACK能力找准方向。
关键词:TPACK框架;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TPACK框架与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关系
TPACK框架由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核心要素,以及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四个复合要素组成。
本文所论述的TPACK框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提供科学框架。CK是指教师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TK是指教师掌握信息化软硬件使用技术的能力;PK是指教师掌握教学方法的能力;PCK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掌握学科知识;TCK是指教师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优化呈现学科内容;TPK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实效性;TPA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设计方案,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二、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
笔者以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为例,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在职文化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36份,有效率98.3%。问卷调查结束后,笔者与各学科不同层次教师代表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信息化教学的困惑及建议。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教师基本信息和TPACK要素两部分。教师基本信息是采集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及任课学科等。调查问卷TPACK要素部分,借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提炼选择其中要点,从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意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知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法知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题目。
(二)结果分析
第一,调查样本教师基本信息数据显示,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教师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83.9%,50岁以上教师占比16.1%;教龄1年至5年教师占比21.6%,教龄5年至15年教师占比41.5%,大部分教师教龄为15年以下;初级、中级职称教师占比69.5%,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0.5%;文化课教师占比27.1%,专业课任课教师占比72.9%。
第二,调查样本TPACK要素数据显示,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意识均分最高,其次是信息化学科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技术能力和信息化学科教学法能力均分较低,不同类型教师在TPACK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从得分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化应用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龄较短和中级以下职称教师认可度高,而少数教龄长、职称高的教师信息化应用意识不强烈。从信息技术能力来看,技工院校教师整体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绝大部分教师能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办公软件,但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及智能教学软件。从信息化学科能力来看,大部分教师能利用互联网学习学科知识,搜索教学资源,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但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力不足。从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学科教学法能力来看,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较弱,不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缺乏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能力,这在中青年教师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而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受信息技术能力影响,在整合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能力方面也显不足。
三、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缘由
(一)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培训模式单一
技工院校每年都会对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但培训模式大多是邀请专家做讲座或在线自主学习。技工院校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很少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专项培训,而且培训内容以通用信息技术为主,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技工院校很少针对“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开展对应的TPACK能力培训。培训时间短、理论性强、实践少,针对高新信息技术软件在教学应用方面的培训不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融合的培训也很少,造成培训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技工院校教师对信息化知识的需要。
(二)技工院校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
尽管互联网上信息化教学资源数量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分散、碎片化严重,针对技工院校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教学资源很少,针对技工院校专业一体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不能满足技工院校学科信息化教学需要。而技工院校教师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力不足,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熟练的信息化技术、融合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法知识,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凭教师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某个专业多门学科信息化资源开发任务。
(三)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绝大多数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先进,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技工院校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电子课件演示阶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理解有偏差,认为只要在教学中使用了电教设备就是信息化教学。技工院校有些教师TPACK意识不强,对TPACK认知不足,虽然有的教师能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但未能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不能真正做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机融合,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四)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效能不足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开始在全国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内容覆盖了TPACK框架所有维度。经过10多年发展,全国参与试点改革的技工院校达191所,但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发展不均衡,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覆盖的专业数量不平衡。很多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分开,没有创设与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一致的一体化、信息化教学工作站,教学效能欠佳。
四、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一)“多模融合、分层进阶”共创和谐信息化教学师资共同体
技工院校要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教师年龄、教龄、职称、信息化技术能力等差异,分层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并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学培训模式要多样化,培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教、学、做”一体,培训形式要融合案例分析、角色轮换、在线沙龙、校际观摩、模拟实践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同类型、同层次教师的交流总结,提升他们的信息化认知水平。技工院校要创建信息化培训工坊,探索建立和谐的信息化教学共同体,促进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校企融合、共建共享”构建优质信息化教学课程资源库
技工院校要加强与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通过校企合作研发、外部借鉴引进、教师自主开发等形式建设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要贴近技工院校人才培训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以开放、共享为理念,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学资源库要覆盖技工院校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资源种类要丰富,不仅要有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资源的呈现方式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技工院校要大力开展精品网络课程建设,探索创建信息化教学云平台,为学生创设虚拟仿真教学场景,并利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在建设、运用教学资源库的实践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赛教融合、评建并举”健全教师信息化教学长效激励机制
自2018年起,人社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为衡量教师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评分指标也涵盖了TPACK框架所有维度。技工院校要以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升技能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技工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健全“院(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考评体系,将TPACK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相结合。技工院校要突出大赛荣誉导向,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师荣誉激励体系,表彰获奖选手和指导教练。技工院校要组建高水平信息化教学团队,促进信息化教学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的TPACK能力。
(四)“数智融合、齐抓共推”深化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人社部大力推进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必将为技工院校带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的深度变革。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技工院校课程改革要将信息化“简单应用”向“深度融合”转型,要将数智技术融入教育教学,通过TPACK框架进行课程设计,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建设数智化学习资源体系,优化、整合学科教学内容,搭建工学一体的数智化教学平台,打造交互式数字化课堂,探索构建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产业+课堂、工作+学习、虚拟+现实、数字+智能”多元融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凯,王真真.论TPA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提升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
[2]谢燕,张栋栋.TPACK框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9(10).
[3]穆伟明.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职业,2018(5).
[4]赵学瑶,李楚浩.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适应性视角的考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
[5]张学华,何聚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
[6]陶艳玲,张淑芝.基于TPACK框架的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22(6).
基金项目:江苏省南通市2022年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课题“ TPACK框架下的技工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TZJXH036。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