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英语教材派生词缀的覆盖范围和频率分析
作者: 周思昀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课文为例,使用语料库工具对课文中所用词汇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词汇中含有派生词缀的单词,计算其频率、占比和特点,并选取面向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英语B级考试词汇作为参考标准,研究所选教材中词汇选取和B级词汇的重叠率,以期总结出使用频率较高的英文词缀,找出适合学生词汇学习的方法,探索构词法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英语;构词法;派生词缀;频率
构词法,既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式,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策略,对促进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以构词法中的派生词缀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选择《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教材为文本,旨在分析该教材第一册、第二册中课文词汇的构词法特征,并选取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以下简称英语B级)词汇作为参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所选教科书词汇中词缀的覆盖范围和频率,以期找出最常出现的词缀类型,并据此总结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研究背景
在语言学领域,词是可以独立使用的、包含语义或语用内容的最小单位。然而,在英语语言构成中,语素这个更小的单位同样也是语法的基本单位,构词法中的词缀正是语素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词根的前后添加词缀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手段,它实现了新词的形态学构成过程。
词汇学习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过程。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阶段,学生通常被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因为这些单词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基础,还是影响语言应用的主要因素。然而,英语作为世界上较为活跃的语言之一,也在与时俱进,这意味着英语学习者需要应对不断增加的英文单词。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词汇量普遍不足,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尽管学生认同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也了解部分学习策略,但大部分学生未能正确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影响了词汇学习效果,导致英语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增强词形意识至关重要。
关于词的形式,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学习构词法知识有助于词汇的发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分析词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根据构词法的规律拆分单词的前缀和后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单词的构成,进而在理解词根含义的基础上大致猜测该单词的意思。此外,许多派生词词缀与西方文化典故有关,这为学生从词源角度理解词汇提供了可能。通过追溯词汇的起源,学生不仅可以预测词汇当前的意义,还能通过将这个词与已知的词根联系起来,了解这个词的演变意义,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记忆词汇发音和拼写的效率。根据词干的位置,词缀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前缀、中缀和后缀。本文主要分析英语中前缀和后缀的词缀类型。在后缀方面,屈折后缀包含语法功能,派生后缀主要包含词汇信息。能够改变单词词性的派生词缀称为类变化词缀,不改变单词词性的词缀则是类保持词缀,如“happy”(快乐的)一词通过添加类变化的派生后缀“-ness”,从形容词变成名词“happiness”(快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对文本进行分析,旨在对文本中的词汇进行深入的词缀分析,并探讨这些词缀对单词类别与意义的影响。同时,本研究会将文本分析的结果与英语B级考试词汇进行对比,据此评估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与构词法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本研究选取《综合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中的课文作为分析材料。每册书由8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两篇课文(Text A和Text B),确保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综合教程》第一册共有课文16篇,总词数6 074,《综合教程》第二册共有课文16篇,总词数7 715。其次,利用语料库分析工具AntConc对文本中的单词进行词缀识别与分类,随后计算常用词缀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以量化其在英语学习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在统计词缀频率的基础上,分析这些词缀是否改变单词的词性,揭示词缀在词汇扩展中的作用。鉴于英语B级考试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重要教学考试,其词汇要求对评估学生英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选择B级考试的常用3 000个词汇作为参考,利用AntWordProfiler词汇等级统计工具,计算高职大学英语教材与英语B级考试中由相同词干、词缀组成的词汇的共选率。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评估这些词汇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构词法学习的必要性。
三、数据分析
(一)“综合教程”课文文本词缀频率统计
表1展示了《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册中出现次数均大于等于10次的部分派生后缀的频率和百分比,共计9种。此外,仍有部分出现次数低于10次的派生词缀如“-ness”和“-able”等均纳入统计,部分较为生僻和出现频率为0的词缀则不纳入统计范围。最终计算出常见派生后缀18个,在《综合教程》第一册中占总词汇量的4.63%,在《综合教程》第二册中占总词汇量的5.56%,第二册略高于第一册。可见,派生后缀在本教材中覆盖范围较广,总占比为4.5%~5.6%。两册教材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后缀为“-ly”“-er”“-tion”,占比超过0.5%,也有部分后缀出现次数较少或未出现。总的来说,派生后缀出现频率的高低顺序在两册教材中基本相同。
表2体现了派生前缀在两册教材中出现的数量和频率。由于前缀类型较多,所以只选取最常见的前缀类型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pseudo-”和“tetra-”等复杂的前缀没有在教材中出现。与后缀相比,前缀类型总数相对较少。“inter-”是频率最高的前缀,在第一册中出现了10次,在第二册中出现了28次。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知,在词缀的覆盖范围方面,本教材的词缀类型覆盖较广。大部分派生后缀均有涉及,派生前缀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含有派生词缀的单词总占比虽然不高,但是如果排除虚词的部分,这个比例将大大提高。此外,派生后缀还有一个特点,即大多数后缀会改变单词的词性。这一变化通常使得单词词性在名词与动词之间或名词与形容词之间发生转换,而添加派生前缀则使单词基本保持原词词性不变。同时,派生后缀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改变单词的意思,而通过添加前缀,单词的意思得以改变,从而创造新词。例如,“under-”有“低于”或“不够”的意思,所以在动词“estimate”(估计)前加上前缀“under-”就会形成新词“低估”。因此,派生后缀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英文语法,前缀则对拓展词汇量有更大的意义。
(二)《综合教程》与英语B级词汇表的比较
本研究采用的英语B级词汇共包含3 000个常用词汇,通过计算分析得知,英语B级词汇和教材使用词汇的重叠率,第一册为8.88%,第二册为8.33%。第二册词汇总量和词汇类型虽然均高于第一册,但《综合教程》第一册的匹配率要高于《综合教程》第二册。
随机截取两册教材的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综合教程》第二册与英语B级词汇的比较数据,统计重叠词汇中含有派生词缀的比例。以《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A篇阅读为例,重叠词汇共计31个,21个词形,含派生词缀的单词出现共计14次,可以推测两个文本中重叠词含派生词缀单词的比例可能较高。可见,学习构词法中词缀的知识对掌握课程词汇和英语B级词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启示与建议
(一)适当讲解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词汇学习策略
根据研究结果,《综合教程》中含有词缀的单词和词组的使用频率、覆盖率较高,与英语B级考试应掌握的词汇有一定的重合度,这间接表明了学习构词法知识的必要性。与具有象形文字的汉字的形成不同,大多数英语词汇是通过在现有形式上添加词缀或将词汇组合而成。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英语构词法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结构的理解,利用构词法规则快速记忆单词,也对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率有所帮助。尤其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低效的词汇学习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教程》第二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单词“producer”(生产商)时,通过讲解构词法知识,拓展词汇:product(产品)、production(生产)、productive(多产的)等,加深学生对该单元词汇“producer”的记忆,同时拓展相关词汇。在后续的词汇测试中,对于经过构词法讲解的单词,学生得分率较高。所以教师可以在讲解单词时适当插入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构词规律,了解构词法的基本方法,进而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选取常用的词缀进行记忆,帮助拓展词汇量
构词法中的词缀类型广,教师应选取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常用词缀进行讲解,尤其是对派生后缀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进行词性的辨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在使用单词时会混淆词性,导致行文出现错误。然而,大部分派生后缀的特点正是改变词性而不改变词义,因此在讲授常见派生后缀,如“-tion”(名词后缀)和“-able”(形容词后缀)时,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单词词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从常用前缀的统计结果来看,大多前缀的含义较为简单,这意味着原词和通过添加前缀构成的新词之间仍然存在联系。含义较为复杂的前缀基本未有涉及,这一类前缀可能属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非日常交流中常用的前缀。比如,“hypo-”是医学领域词汇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前缀,但在为普通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层次学生所设计的教科书中很少出现。本研究中提及的高职英语教材的词汇选择基本符合其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词缀进行教授,既不会增加教材的难度,也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材编写或选择应考虑学生学情
由于教材各册难度递增,所以《综合教程》第二册无论从词汇数量上,还是从词缀范围广度上来说,都大于第一册教材。然而,以英语B级词汇作为参考时,《综合教程》第一册的匹配度略大于第二册。由此可以推测,《综合教程》第一册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作为教材,而《综合教程》第二册更适合具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提升使用。在编写教材时,编写者选择更多带有词缀的单词,既不会增加学生理解文本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学习新词的可能性。编写者也可以系统化地补充词汇学习策略,并在选择词汇时保持一定的针对性。尽管英语基础薄弱,但基于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部分学生是能够理解构词法原理并将其应用在词汇学习中的。对于教材的选择,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针对课文和词汇的讲解,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本研究目前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仍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词缀并未纳入本次分析。如果将含有此类词缀的单词纳入分析范围,相信含有词缀的单词在教材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将会增加,研究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其次,本研究仅将教材文本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并未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没有进一步的结论来解释什么样的策略适用于教学或构词法知识学习,以及学习效果的比较分析,构词法习得情况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联也有待进一步调查与论证。
参考文献:
[1]丛玉婵.英语构词法及其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应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1).
[2]郭云飞.词源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记忆模式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
[3]刘明东,蒋学军.英语新词及其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4]徐建军.词缀构词法对英语单词学习的影响及其记忆规律[J].考试周刊,2008(10).
[5]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赵继政.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5(3).
基金项目:2023年度职业教育新标准下外语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数字赋能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WYJZW-2023FJ0006。
(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