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作者: 尚方超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化,是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珍贵资源和巨大宝库。当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有着坚实的基础支撑和显著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结合具体案例,从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师资队伍、实践体验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干部教育培训相互促进、相融共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干部教育培训;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支撑
(一)政策支持有力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现实需求强烈
当前,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要求干部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和文化冲突。其次,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干部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以抵御各种诱惑和风险。最后,干部开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大。
(三)教育资源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积淀、传承与发展,其中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首先,在思想资源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和美好崇高的价值观念。比如,儒家“为政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强调为官从政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道家“无为而治”等思想,启示干部在管理中遵循客观规律,避免过度干预;法家“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其次,在教育内容上,从传统经典著作,到文化名家事迹,再到传统艺术形式,这些都为开展干部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最后,在教育载体上,中国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文化遗迹、博物馆、文化馆等,都可以作为干部教育的实践教学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坚定干部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取得了世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长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和文化进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干部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底气。
(二)有助于提升干部的道德素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如仁爱、诚信、正义、廉洁、民本等。这些道德观最终要实现由“小我”向“大我”的超越与融合,从个体性的自我修身最终走向集体性的国家责任、天下使命,即自我服务于国家,承担道德责任与担当。这些可以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自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进而在方方面面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支撑,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勤勉敬业。
(三)有助于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
干部的领导能力是党执政水平和领导艺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诸多关于领导智慧和管理经验的内容,有丰富的治国理政方法和案例。例如,《论语》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中有“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孙子兵法》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魏徵劝谏唐太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等等。干部通过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充分汲取古人的智慧和经验,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
(四)有助于促进干部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节奏快、任务重,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普遍面临巨大的,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加上缺乏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他们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不利于事业发展和个人健康。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人生智慧和心理调适方法,可以帮助干部正确、辩证地看待名与利、得与失、成与败等。例如,干部树立“天人合一”理念,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弘扬“情志养生”思想,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化“反观内省”观念,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时调整心态,以平和、豁达、乐观的心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育内容
中央党校是教育培训全国中高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具有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中央党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培训全过程,作为各个主体班次的必修课程和党员干部的书目清单。特别是在主体班教学设计中,中央党校设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课程模块,在分众化原则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链,内容涵盖古代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知识,以及传统道德规范、领导智慧、家风家训、心理调适等多方面内容。在具体课程上,中央党校打造“认识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传统文化与心理调适”“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与家风建设”“传统文化与官德修养”“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与用人之道”等专题课程,为学员提供了清单式课程选择,受到学员欢迎。同时,中央党校重视邀请国学大师、文化名家、专家学者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来校为学员现场讲授,教育引导学员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央党校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党校都根据地方实际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程。如济南市委党校打造了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儒学修养论中的党性修养借鉴”,开发《〈大学〉导读》《〈论语〉导读》《大舜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一系列文化传承发展新专题,定期举办“中华文化大讲堂”,组织学员开展课前经典诵读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二)创新学习方法,增强教育实效
济源市委党校是河南省济源市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并且以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为平台,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学员。在实践教学中,济源市委党校采用立体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兴趣度和参与度。第一,该校将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员在不同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该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第三,该校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挖掘、利用文化遗产的价值,组织学员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让他们在沉浸式环境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第四,该校注重与文艺部门及文艺团体加强沟通合作,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创作学员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丰富教育方式。2023年以来,济源市委党校集聚社会力量,创造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愚公移山故事,创作成为大型原创音乐剧《愚公移山》,让学员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进一步感悟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总之,各级干部教育培训学校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满足不同类型干部的多元化需求,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注重专兼结合,建强师资队伍
松岭区委党校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一家县区级党校,囿于平台、资金和人才政策等多重因素,该校在专业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不利于开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为破解这一难题,该校着眼招才引智,有计划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优化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选派教师参加高层次、高级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及时更新、充实文化知识。同时,松岭区委党校特别注重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在专家学者、行家里手、基层干部中选聘兼职教师。2024年3月25日,松岭区委党校隆重举行聘任兼职教师的专门仪式,选聘思想政治素质较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25名兼职教师,授课领域涵盖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宗教、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充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等方面的党校师资库。可以说,全国范围的县级党校在专职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因此必须拓宽思路,注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提供稳定长久的智力支持。
(四)开设第二课堂,增强实践体验
中山市委党校创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党校第二课堂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员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5月,中山市委党校组织中山市2024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山市科级任职培训班和西藏工布江达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共同举办了“非遗文化承古韵 文化自信强根基”传统文化进党校第二课堂活动。活动融合了国学经典、中山非遗文化、藏族传统歌舞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员亲身参与课程设计、表演、讲解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目前,第二课堂已成为中山市委党校传播文化、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入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培训中具有重要价值和长远意义。因此,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提高战略定力,深化“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干部教育培训相互促进、相融共生,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强、有力、长久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领导干部[N].学习时报,2022-09-19.
[2]徐魁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
[3]陈红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性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7).
[4]马明慧,文美林.中国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4(6).
[5]王增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