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与创新
作者: 陈利平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设计初中语文家庭作业时,教师需落实“减负提质”的要求,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做加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作用,研究了“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要求,并且重点分析了优化和创新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一、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作用
(一)检测课程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能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同时,检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发挥语文家庭作业的诊断与反馈作用,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家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要科学、合理且有效,要能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作业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和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经验,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通过家庭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要求
(一)作业数量做减法:减轻学生身心负担
初中语文教学面临中考压力,教师布置作业时存在“以练促考”的情况。这样的作业布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同时会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作业质量做加法:优化创新初中语文家庭作业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上下功夫。首先,在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时,教师要以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其次,在布置语文家庭作业时,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突出以生为本、因人施教。作业的布置不能“一刀切”,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并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优化和创新初中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兴趣
1.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为了发挥初中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作用,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定期收集关于语文作业设计的意见,如开展“语文作业之我见”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的问题、学生对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以及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为家庭作业设计提供思路。
如在讲授《少年正是读书时》时,教师可以制订课外阅读清单,鼓励学生选择清单中的书进行阅读,并采取每日阅读打卡、每周阅读积分等较为有趣的形式,激励学生坚持阅读。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组织一次分享会,开展“漂流瓶”活动,把自己推荐的书目和理由写下来,每组形成一张好书推介单,装进“漂流瓶”传递给其他组的同学。这种阅读和交流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提高作业的新颖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运用课程,教师要改变以书面为基础的单一作业形式,设计类型多样的语文作业,提高作业的新颖度。同时,书面作业要避免机械重复、呆板无趣,进一步强化情境创设,融入活动因素,积极创新作业类型。
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类作业,要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课外,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阅读新闻,并且这个单元给出了两个写作任务,分别是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初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次新闻采访和撰写”,如表1所示。作业不要求学生立即完成,而是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提交。在此作业要求下,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选取近期的社会新闻热点,制订采访计划,开展实际采访,最后才是写作。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爱上语文学习。
3.开展鼓励式评价
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教师需要开展鼓励式的评价,一方面创设多维评价标准,如作业态度、思路方法、完成程度、创新思维等,从过程性出发评价作业,而非简单的结果导向;另一方面,当出现需要评判或者指正的情况时,教师需要就事论事,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而非全盘否定学生的作业。
(二)在作业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减少机械式作业
语文教学中,字、词、句的学习是基础,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初中语文教学面临中考压力,需要围绕中考进行一定的做题练习。一些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字、词、句的印象,会布置抄写等作业,令学生感到枯燥,且收获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心生厌倦,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防“过犹不及”,适度布置抄写、听写、基础知识测试等较为机械的作业, 以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为作业“留白”,以增加其他更加有效的作业,为语文学习“添彩”。
2.增加开放式作业
教师可以将较为机械的作业转化为开放灵活、诱发思考的作业,这类作业大多以主观思考回答为主,有问答、有辩论的形式,也有体验、探究的形式,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的学与思,打破惯性思维。
3.促进课后小组学习
为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学生“单打独斗”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布置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作业,为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完成知识巩固的同时,锻炼沟通交流能力。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这一单元需要理解大量的文言文句式,并提炼中心思想,感悟作者情感,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课后文言文学习互助小组,组内相互预批改作业,在互比互学中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朗诵,各个小组自行组织表演吟诵,代入诗中声情并茂地表演。
(三)尝试分类施教、分层作业模式
1.因人而异布置作业
第一,制订分类、分层的依据。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而不同个体之间肯定存在着差异,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认知能力都有差别,因此教师需因人而异布置作业。一方面,教师可以学生语文的测试成绩为依据,按照成绩排名划分分层区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综合日常观察、学生兴趣爱好等,为学生建档,并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之处,划分为基础提升类、攻关类、写作提升类等。
第二,分类、分层布置家庭作业。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布置生字词练习的作业。但是,针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家庭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小短文,或者是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通过分类、分层布置语文家庭作业,可以落实因人施教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2.因课而异布置作业
如图1所示,不同的课文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如文本阅读课、古诗文类课文侧重于积累和赏读,现代文侧重于结构与构思,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考虑家庭作业的设置,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本课特点考虑作业是常规布置,还是开放性、实践性的布置,抑或是多种方式综合设计,从而切实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学生语文作业完成效果。
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为例,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信息,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亚运场馆,为学生布置“介绍家乡亚运场馆”的作业,经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采访、撰写、修改等流程,让学生以绘制地图、写旅游攻略和场馆说明等形式推出公众号,并在家长群中发起投票,择优表扬,对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家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应把“双减”政策的思想和要求落实到家庭作业中,做到数量上“减负”,效果上“提质”,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因人施教等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晋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语文作业的实效性探述[J].文渊(高中版),2020(6).
[2]骆桂英.“跳”出藩篱竞自由——对初中语文作业的反思[J].语文课内外,2020(12).
[3]白雪,过俊.初中语文分级作业设计:让作业有趣有效[J].人民教育,2021(Z1).
[4]李润平.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4).
[5]顾红.“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的探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1(12).
[6]孙延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
[7]林若彤.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优化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1.
[8]肖秀丽.优化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1).
[9]侯变变.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