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设计,模块化“施工”

作者: 方茹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自然单元视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整体,整体设计目标,架构任务,整合内容,链接知识。相对单篇课文教学,更需要设计者有清晰的逻辑和整合思路,而非单纯地对一个单元内容随意叠加堆砌。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系统设计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在进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时,应秉持系统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以系统的观点对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学整体,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只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单元整体教学才更有可能在实践中常态化复现。

一、立足人文主题,明确单元目标

教学中,教学目标要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单元课文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几篇课文,而是着眼于相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整体学习。以五上第六单元为例,主要围绕“舐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语文要素。在这一主题下,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还有一篇是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源自梁晓声的著作《母亲》,记叙了在困苦的生活中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母亲仍舍得为作者买书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着深深的母爱。《父爱之舟》记录的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对父亲的回忆,父爱如舟,载起作者的成长之路,其中深沉而含蓄的父爱让人感动。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创作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尽管父亲和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有别,但他们对巴迪的爱意不分轩轾,都对他的成长有着长远且重要的影响。这个单元的每一篇文章都紧紧围绕“父母之爱”,很容易让学生链接到自己对父母之爱的情感体验。除了课文,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和习作“我想对您说”的内容也都围绕人文主题展开设计。这个单元聚焦于让学生深入体验深切的真实话题。通过话题引导的方式来设计和安排单元学习活动,既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借助于此获得稳固的心灵和情感支撑,同时增强学生对母语学习“塑造心灵”重要性的感知,学生系统地建构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满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二、整合单元内容,拟定教学步骤

在教学步骤和方法的设计中要有系统性。实践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和个人的教学体会,适当地调整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四下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单元导语选择了富有诗意的“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明确了本单元聚焦于“观察与描绘自然景观”的学习内容。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明确了“培养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能力”这一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体现了“读写结合,指向写作”的单元特点。两篇精读课文描写对象虽不同,却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两篇习作例文则注有旁批,有利于学生从文中借鉴方法。课后题的精心设计,更是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更好地习得表达。此外,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等版块的设置,其目标无一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版块间内容环环相扣,教学时,应有机整合单元资源,进行单元系统性教学,明确单元学习任务,进入单元主题情境“小小导游训练营——跟我游山河”,开启小导游通关之旅。联系之前学过的写景类文章交流,回顾写景方法,唤醒热情。自读《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景物,完成“小小导游训练营——跟我游山河”第一项任务小导游口才训练。紧接着聚焦初试身手活动,置身校园,选定参观景点,并画出线路图。按照游览顺序,展示线路图,按顺序说一说参观学校的过程,开展小导游初体验,完成“小导游通关手册”的第二项任务,给印象深刻的景点绘制一份游览路线图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参观路线。想要完成“小导游通关手册”的第三项任务,需要默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抓住作者行踪的语句,结合课后题,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析句子在文中如何通过过渡句连接,清晰展示游历的流程。快速浏览习作例文《颐和园》,勾画出文中起到过渡作用的句子。关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景物的描写和《海上日出》中景物的变化,为习作做好铺垫。最后聚焦单元习作“游”,自读习作要求,小组合作分享游览见闻,唤起回忆。回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路线图,强调“介绍游览过的地方要理清游览路线”的重要性。聚焦《七月的天山》,借助旁批发现作者分别按照“由高到低”“从远到近”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清所见的景物,用圈画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如何写出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的方法。结合“小导游通关手册”的最后一项任务,把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景点写下来,交流评议,修改习作,颁发小导游通关卡,评选最佳小导游。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整合单元资源并形成系统是实现系统性原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形成一个全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并整合各种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活动等,使之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活动体系。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丰富教学手段,各个部分被有效串联,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最后,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整合单元资源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系统性教学的目标。

三、精准靶向施策,放眼整体序列

不同的单元,系统设计原则的具体践行策略也有差异。五上第二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个单元的四篇文章和课后练习,按顺序逐步地教提升阅读速度的策略。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对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进行了全面梳理。首先,这四篇课文中,课后习题第一题都是同样的问题:“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是在引导学生要在运用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同时,不断自我监控,反思自己运用阅读策略的感受和效果。《搭石》是一篇叙事散文,课后习题一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回读”。《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阅读提示和课后习题二引导学生从视觉信息上进行积极获取,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和“连词成句地读”都需要学生在专注的前提下进行阅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和《冀中的地道战》都是说明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在阅读时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不难发现,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更在让学生理解在运用提高阅读方法的同时,能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学习中,需要注意阅读策略的学习服务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这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所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结合阅读目标,不能只做机械练习,一定要将学生真实的阅读需要、反复的阅读实践结合,才能真正让阅读策略服务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纵观课后习题,每篇课后习题都有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相关的题目:《搭石》课后习题第二题,《将相和》课后习题第三题、第四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习题第二题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课后习题第二题。这些题目中既有对课文内容的信息提取,也有对人物的评价。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准确、细致和深入的理解。由此,就能清晰明确地厘清本单元阅读学习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准确提取课文信息、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让学生获得阅读学习体验中积极的体验、增进阅读学习效能,在持久的阅读练习中“熟能生巧”,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教师看明白这一点,在实践中才能循序渐进地系统性地落实教学目标。

此外,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强调的系统设计不只是局限在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内,更应该关注不同教材单元之间的关联性。

系统设计原则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推进大单元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阅读策略单元,从三上第四单元的“预测”到四上第二单元的“提问”再到五上第二单元的“提高阅读速度”,最后到六上第三单元的“有目的地阅读”,以上四个单元内容属于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并且学习目标具有明显关联性,这样的单元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全面考量,兼顾各方,精确定夺,有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系统设计原则不是教学的全部,还需要与其他原则,如因材施教、因材施策等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对语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从而提升语文能力素养。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坚持系统性原则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系统性原则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遵循系统性原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日常中去,从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关联性。运用系统性方法能帮助学生深化对语文内容的认识,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将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持续探索和提炼,改良教学方式,坚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才能充分使用好单元整体教学这把利剑,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