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变·应变·改变
作者: 余群2024年秋季学期,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新教材在保持原有编写思路的前提下,为更进一步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更加紧密地结合国情,弘扬时代精神,从结构体例和主要内容上都作了更严谨、更切实的调整。
一、结构体例的调整
(一)新教材正文结构包括6大版块: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阅读+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其中入学教育有4课,识字有2个单元共8课,汉语拼音有3个单元共14课,阅读有3个单元共10课,语文园地有8个,快乐读书吧1个。总体上讲,新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劳动、爱学习、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呈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童年生活。
新教材的单元数量有变化:汉语拼音单元从以前的2个单元增加为3个单元,阅读单元从以前的4个单元减少为3个单元。课文篇目也有变化:识字减少了2篇课文,汉语拼音增加了1篇课文,阅读减少了4篇课文。精简了容量,降低了难度。这样就把拼音教学的时间延长了1至2周,使刚入学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拼音,掌握好拼音,形成正确拼读的能力,为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更加符合儿童零起点入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合理地实现幼小衔接。
(二)新教材的目录加上了单元的序号,共8个单元,使教材的脉络线索更为清晰明了,哪怕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一目了然。从目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几种不同的课型:入学教育、识字、快乐读书吧、汉语拼音、阅读、语文园地,课型更为明确。
(三)每个单元均有“课文+语文园地”。版块结构更加明晰,目标指向性更强,也更能够夯实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突显语文要素,使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心里有谱。
二、主要内容的调整
新教材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颇费心思,精心挑选浅显易懂,适合学龄初期儿童阅读的材料,力求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在课文顺序的编排上,循序渐进,优化知识的序列性和系统性,强化教材的规律性,用心设计并调整课后练习题及语文园地,使语文要素更为明晰,学习渐进性更有梯度。
(一)入学教育——“我上学了”紧扣新课标,集中体现育人功能
依据新课标推动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认同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等表述,作为入学教育单元的“我上学了”集中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旧版教材在目录中没有列出具体篇目,而新教材把“入学教育”的4篇课文题目列在了目录中。课文内容也有调整,增加了篇目《我爱我们的祖国》,在原有篇目《我是中国人》中增加了2个短句。这样调整后更加凸显主题单元的育人功能,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学龄初期渗透国家认同、身份认同、学科认同,并培养读、写、听、讲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强化了识字、写字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1.这一部分,2个识字单元共8篇课文,比旧版教材减少2篇课文。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将旧版的“石”更换为“川”,《对韵歌》调到第六单元的第五课,删掉《画》《大小多少》。写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训练更有梯度。重视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以及重要部件的掌握,强化汉字的形体结构,指导学生要学会分析部件,拆分部件,形成部件概念,为独立识字打好基础。
2.识字加油站的变动比较大,在课文中未出现的一些常用字,就放在了识字加油站中,既识字,又写字。比如出现频率较高的数字、方位、称呼等常用字,都利用识字加油站解决了。新教材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儿童熟悉的场景,设计有趣的识字游戏等。不能孤立地识字,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关注阅读中随文识字。在读词、读句、读文中促进对字义、词义的理解,才能为正确运用所学字词铺垫。
(三)汉语拼音延长学时,分散难点
1.“汉语拼音”将2个单元调整为3个单元,内容也作了调整。把隔音字母“y w”单列为第三单元汉语拼音第九课,更利于学生正确区分单韵母“i u”和隔音字母“y w”,更充分地进行整体认读音节和两拼音节的练读。同时,还和语文园地四中的复习巩固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更为有效地统一衔接起来。
2.汉语拼音单元相对应的三个语文园地中均安排了用拼音栏目,针对拼音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重点在易混淆的声调、字母及音节。教师可根据不同地域的发音特点,有重点地教学,有针对性地训练。新教材将旧版2个单元的巩固练习分为3个单元,使重难点分散了,自然就降低了难度,利于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运用拼音。
3.除了结构内容的调整,每一课拼音的书写位置也有调整。从汉语拼音第三课开始,学完拼音知识就练习书写,然后是拼读词语、读儿歌等拓展练习,也有效分散了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时明确儿歌的定位,通过拼读练习,巩固所学拼音,运用已知音节识字、学词、读句、读儿歌,使拼音和识字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无形中减小了随文识字的压力。
(四)阅读精简容量,融入人文主题,凸显语文素养
“阅读”由4个单元减为3个单元,课文由14篇减为10篇。删去难理解,争议存疑的篇目,如《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补充了一年级学生更易理解、共情的课文《两件宝》。
1.一些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也作了调整,语文要素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更适合学龄初期儿童的年龄特征。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操作性更强。如,第一课《秋天》,把“一”不同变调的词语单列为一题,第十课《雨点儿》,课后增加了“不”的变调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读词语中,读准字音,增强语感,渗透语文素养。第三课《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第二题增加了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从课文中提取明显的信息。第六课《影子》,增加了“读准字音”的要求,第二题中学习小伙伴的提示语也有变化,把2句话合为一句话,使方位提示更为准确,其导学功能更显著。
2.这3个阅读单元体现了双线组元的特点,隐性融入了任务群要求,分别以“时间(季节)”“儿童生活”“童话”为人文主题。“阅读”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认识自然段,读准一的变调读音;第七单元主要为初步感知偏正短语,了解并辨别方向;第八单元主要为感受问答句,练习读长句。这3个单元始终贯穿了读准字音,读、背课文,提取信息等语文要素。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朗读训练达成的,指导学生读词、读句,从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走向读懂、读美、读好,从而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较好的语感。
(五)语文园地整合栏目,体现统一性
语文园地有4个固定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根据不同的课型,各单元又相机补充适宜的栏目,如识字单元和语文园地八中有书写提示,汉语拼音单元有用拼音。整合了旧版教材中的展示台等,取消了原先栏目名称,将其内容融入字词句运用中。4次口语交际不在目录中单独列出,而是囊括在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更加紧密地联系儿童生活,提供了一年级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物品来集中识字、写字。如此,既达到了识字目的,又降低了难度,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如,语文园地二中的识字加油站,新增的利用拼音本识字,就很有特色。和大人一起读中8篇阅读材料,重新梳理了顺序,体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梯度。
(六)口语交际紧贴儿童生活,强调交际运用功能
新教材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其中把《小兔运南瓜》改为《我会想办法》。交际话题的改变使目标指向更明确,把口语交际的重点放在了“想办法”上,强调的是思维的广度,拓展的是想象的空间,训练的是大胆的表达。这4次口语交际由易到难,先听后讲,训练梯度有层次性。新教材建构了清晰而有价值的口语交际目标体系,强调倾听、表达、交流3个维度的要求,激发儿童主动表达的愿望,学习掌握怎样分清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这样调整,增强了表达的情境性,明确了训练的任务性,使口语交际的话题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更能解决儿童生活中的实际交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