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减法”“小加法”为思路,北京发布中考新政策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本次改革旨在继续落实教育部关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开考,全考全用”的要求,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考核三类。

按照《意见》要求,本次中考改革从现在的八年级学生起开始施行。

改革后,中考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语文、数学、外语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外语笔试分值60分、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道德与法治分值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物理分值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体育与健康分值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

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后的中考考试科目中,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

李奕介绍,道德与法治应当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开卷考试不是让学生从书中查答案,而是给出新的情境、新的素材和真实的问题,回答合理即给分。物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引导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次改革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李奕介绍,考查科目的调整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科目的学科特点、课时安排、课标要求来综合确定的。这4科在初中阶段更多的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将这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是为了摆脱应试、回归教学本身,鼓励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不再计入中考成绩的科目,还有没有必要学好?会不会造成初中、高中学科学习的割裂?

有着25年教龄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珊珊对记者表示,此次中考改革,将化学学科调整为考查科目,减轻了学生的应试负担,进一步促进师生回归化学学习本身,激发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针对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化学教学工作,贺珊珊建议,要以实验为抓手,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模型、运用模型,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领悟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建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式,利用好新课标中建议的10项跨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精神和学习积极性。(来源:《光明日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