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务实角度探讨写作技巧

作者: 楚伟

摘 要: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比较高。但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偏低,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语文考试时容易紧张,不知所措,结果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很难达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从务实角度出发,探索写作的兴趣和技巧;指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努力练笔和修改;合理设置文章布局,精心创作开头和结尾等角度出发进行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务实 写作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6.014

一、深入生活实践,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最丰富的创作源泉,它为学生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而语文则是表达这些生活感悟和体验的重要工具。要写出优秀的作品,必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夏衍、刘白羽、朱自清、叶圣陶等众多文学大师,都以其深刻的生活观察力和对细微之处的敏感,创作出了经典之作。夏衍透过观察包身工的生活,展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艰辛,呈现出一幅真实而感人的画面;刘白羽以其对长江三峡的深入探索,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交融;朱自清则以其对荷塘的细致观察,勾勒出一幅幽静而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叶圣陶则以对景泰蓝制作过程的独特观察,展现了一种精湛工艺背后的文化与情感。这些作品无不彰显着生活对于创作的重要性,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才能将其转化为令人动容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这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更能够创造出更多珍贵的文化财富。

如写人,可以写他的日常生活,写他与上级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写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写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写他个人以往失败的教训。如写同学,可以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乱,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某次课余时的恶作剧。如写自己,不一定要写如何认真刻苦学习,如何“改邪归正”。生活琐事都可入文,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真正含义。

作文教学课不仅体现在学校课堂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把学生带出教室,开展室外课。比如,选择某块地方、某个建筑物;看某处风景、选择花草树木,观察抽芽、开花,颜色的变化等,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自然景物,然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记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自然就会形成很多创作素材。只有不断经历生活实践,才能积累一定的音频、文字、图像、情感等多元化素材,这为创作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布鲁斯说:“生活先于文学,就像做事需要材料一样,山里没有丰富的大理石,更谈不上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景象。”

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本就是写作的源头,越积越多,越多越好。古人主张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强调了这两种“积累”。一方面,写作客体主要取自于生活和书本;另一方面,写作媒介的表达手段(例如语言、技法等),也主要是在积累中获得的。生活的积累是由于平时的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知识的积累依赖于平时的多读书和会用书。平时阅读的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也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如《唐诗三百首》《文化苦旅》《伊索寓言》《世界名家散文精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平凡的世界》等,作家的经历,文中人物的事迹等,都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

平时还可多听新闻,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图书馆里有许多种报纸杂志,订购的《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也可互相传阅,写读书笔记,积累典型素材。如要进行以感恩为话题的写作训练,可以引入“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的感恩事迹;有关动物的感恩故事,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情”,和国外的一些感恩故事等,这些素材都能通过不同的媒体获得,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把选材的视野放宽,这些丰富的媒体资源还很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感恩”进行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叶圣陶在《写作教学》中指出,国文学科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两个习惯:(一)有积蓄,在写作上很勤奋。(二)用文字来表达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即:学习写作。

生活多姿多彩,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对社会的新奇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实践内容和生活感悟总结出来,形成需要的素材。写作时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寻找最熟悉或最适合的材料写作。叶圣陶说:“生活就像源泉,文章就像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会持续活跃……”对生活的观察所得、对体验的领悟是创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源流,作文难度就会直线下降。

二、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勤于练笔和修改

“用文字传达意思的过程,就是写文章。”“人一般都有表达的欲望,用文字的技巧来实践这种表达就是文章。”写作离不开书面语和标点符号。另外,必须注重运用的技巧和组织规则,才能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天马行空地胡扯不能算是写作,即使是使用文字,随随便便地泛泛而谈,也不能说是写作。

文章是语言和情感的综合,写作过程充满艰辛,经过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才是写作热情的不竭动力。平时要勤动手和善动手;多记日记和周记,勤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点感悟。坚持下去,对于“写”的过程就会逐渐熟悉。作文也是有规律的。因写作有共同的原理和要求,所以写作的理论书籍大多传授了这种“大致必要”的理论和知识。写作内容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写作手段也可千变万化,只要掌握规律,熟悉技巧,就能解决“不会写的问题”。孟子说:“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这些道理在写作过程中同样适用。

写作方法的获得取决于写作技巧的掌握。学习写作需要掌握一些语法。还要熟练运用文本知识,遣词造句,表达作文的中心内容和情感。如以“历史文化”为中心。我们可以这样写:春风吹化了冬雪,时间黯淡了日月。行走在历史文化长廊,让人目不暇接,百感交集。也许是一幢宫殿,一角飞檐,一道画廊,诉说着颤悠悠的往事;也许是一方壁画,一块残碑,一幅法帖,浸润了苦辣辣的岁月;也许是一枚古钱,一砾陶片,一条竹简,凝结成一片沧海桑田;也许是一句唐诗,一曲羌笛,一声琵琶,幻化成一段离合悲欢……尽管你所见者不过是一些文化碎片,可正是握着这些碎片,我们读到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汇成了宽阔的河流,我们就被这样的河流裹挟着,驾一叶小舟,凭一支瘦桨,追逐着远去的时光,仰望天边的彩霞。

文章写好后多修改几遍会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总是说自己眼高手低,其实总是眼睛不高,手才低。手高是要下苦功夫的,但是眼高是第一,这样才能写出好东西。”(曹禺《对中青年创作者的希望》)

三、合理构思和布局,精心创作开头和结尾

雨果说:“在文学作品里,构思愈是大胆,创作愈应无懈可击。如果你要有与众不同的理由,你的理由就应该十倍于人。”由此可见,文章的构思和布局是多么重要。

(一)详略的安排

写作材料的主次和详略细节是结构的关键问题。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可以详略结合。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要具体、详细地写;与中心思想没有多大关系的材料要扼要简写。比如,《故乡》中有很多可以写的人物和事件,但作者只选择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代表性人物的事迹来写,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另一方面,要根据文体的性质决定详略。说明道理的文章重点论述论点的论证部分,写得详细,引用案例略写。例如,在《纪念白求恩》中介绍和简述白求恩的光辉事迹,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呼吁人们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是详写的部分。

(二)设置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文章段落和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种意义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在衔接的地方要相互联系,使读者的思维方式从前者顺利过渡到后者。要避免出现间隙,过渡经常使用相关段落、句子或词语承上启下。如《大自然的语言》第6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就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一个好例子。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前后应衬,首尾呼应。

(三)好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都是教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头尾要短小精悍。那么如何打造凤头豹尾呢?这里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

1.熟练运用修辞法:排比比喻,开门见山。以《阅读,让我难忘》为例。从我打开书的那一刻起,书就像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书仿佛是一方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我前去挖掘;书似是一弯雨后的彩虹,吸引着我驻足观望。

2.引用法:名言警句古典诗。以“读书令我难忘”为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知识和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畅游在书的海洋,与书相伴的日子,最令我难以忘怀!

3.设置疑虑法:巧妙运用问题悬念,激发兴趣。以“我的文具盒”为例:嗯?文具盒?你一定很奇怪吧。文具盒有什么好介绍的呢?

4.利用起兴法:环境描写引出话题。以“温暖就在身边”为例,蓝天清澈如洗,那么宁静,悠远,安详,仿佛在沉睡。他那暖暖的举动,就像这片天空中的阳光,让人倍感幸福。

如果是写议论文,最好在开头用简约而富有意义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最后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回应观点。如果使用小标题,不仅可以起到提纲挈领、逐条分析的效果,还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使主题集中、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学生在写作时应少写心理感觉,“感觉”往往言者清,听者模糊。写得太多,容易陷入被误解的境地。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该叙事的时候叙事,该抒情的时候抒情。

除了精心设计文章的开头,还要注重文章的结尾。那么如何雕琢结尾呢?这就需要做到: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直抒胸臆,深化点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如:“巧妙提问,启发思考”式。以“____令我感动”为例。结尾:女孩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动,一个孩子都能坚守诚信,难道我们中学生就做不到吗?“直抒胸臆,深化点题”式。以“自信”为例:我不学躲避风暴的企鹅,我要学那自信勇敢的海燕。自信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力量,它让我们能够勇敢挑战自己。我们要勇往直前,不畏风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式。以“这就是我”为例:一半幼稚,一半成熟,一个善做美梦的头脑,一颗追求探索的心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青春张扬爱幻想的我。

(四)美化中间部分

该怎样美化文章的中间部分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精选材料,添加亮点。例如,学生选择了“晚上悄悄地给我掖被角”来体现“父亲无声而纯朴的爱”。活用小标题。新颖独特的小标题给人新鲜感。直白的小标题使文章脉络清晰。如《别样的我》。你想了解我吗?我是一个平凡的中学生。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我天生就没有撒娇的习惯和淑女的性格,也不想打扮。我很平凡,我名字不止一个。现在我给你一一介绍吧:“小酒儿”“打破砂锅”“笑花”。我就是这样的女孩,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这样的小标题比较新颖接“地气”。以小见大有深意,内涵丰富有深度,逆向思维出新巧。写人和抒情的文章,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来表达,确定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重点段准备分几层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重点写的步骤、顺序等。如《他的背影感动了我》:我看到一位父亲为儿子的学习而忙碌奔波的身影,感动了。中心:我真正地理解了父母的爱。

结构1.放学后,我不顾父母等我回家的心情,在校门前吵吵闹闹地和同学玩耍。(略写)

结构2.我看到一位父亲在夜色朦胧中给儿子买文具的背影,很感动,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详写)

结构3.我联想到他的家人,以及他为家庭的付出,我深深被感动了。我想起我的父母,我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结构4.我从这个父亲的背影中想到了自己父母的背影。

结构5.用关怀的心去理解父母,我明白我应该朝着回家的方向走。点明中心,收束全文。

只要字体美观大方,字迹清晰匀称,就一定会创作出较为精彩的文章。

参考文献:

[1] 黄建成、芮瑞《写作学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文心出版社2017年。

[3] 唐弢《文章修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4] 央宗《探析中学汉语文作文教学与写作技巧》,《学周刊》2015年第36期。

[5] 李姣《“构思·写作·评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三步走》,《作文成功之路》2015年第2期。

[6] 刘祥、王朝江、张盈珺《作文是本难念的经——关于作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12期。

[7] 韩丽晶《浅谈中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8] 钟先亮《浅谈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第4期。

(楚伟,男,大学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近30年,对初中语文有较好的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