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雷美丰摘 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不仅要让小学生阅读、理解等能力不断提高,还要注重让其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以用来提升学生阅读技能、情感和文学底蕴。而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较好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展开了教学研究与分析,希望可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 阅读教学 教学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20.001
整本书阅读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小学生自控力和意志力都有待提高,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指导有效性,就需要先带动小学生对阅读书籍充满兴趣,并应用有效策略掌控其阅读质量,这样一来才会使小学生更加高效、主动地阅读,并同步提高各项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要立足小学生的立场,根据他们的实际阅读能力推荐不同书籍,加强各项阅读活动的丰富开展,才会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更理想地开展,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1.抓住小学生天性,应用故事导读
喜欢听故事是每位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阅读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指导整本书阅读环节,引入书籍中的精彩故事,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另外,好奇心强也是小学生的一大特征,教师可以在导入精彩故事时,巧妙把握故事进度、情节,在小学生对故事产生浓烈兴趣时留下悬念。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书籍的兴趣,还会为其阅读整本书奠定良好基础,让其全身心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阅读书籍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巧妙地指导小学生阅读,不仅可以让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还会使其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培养,对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内阅读学习也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如教师在对《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教学后,指导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可以引入“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课文中,同学们了解了诸葛亮的过人才智,但同学们知道诸葛亮为何会辅佐刘备吗?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曹操控制朝廷,孙权拥兵东吴,豫州刘备从徐庶、司马徽口中得知诸葛亮学识过人,有才有智,便亲自去请诸葛亮,但却遭到诸葛亮的拒绝。而且,在此期间,曹操、孙权也都派人去请诸葛亮,均被其断然拒绝。为何诸葛亮后来又会辅佐刘备呢?”就会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入《三国演义》:“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过程和原因吗?在这本书中详细地记录了这些内容。而且,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以此,可以有效促使小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小学生阅读,就会使其主观能动性明显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欣赏精彩片段,愉悦读书感受
除了利用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挖掘书籍中精彩片段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整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积极挖掘书籍中的精彩片段,并把握好小学生的喜好,才可以使精彩片段在指导阅读中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丰富小学生的视野,让其视觉受到良好冲击,对书籍中精彩片段更真切地感知,小学生才会更快速接受精彩片段的内容,形成愉悦的读书感受,其兴趣也会得到进一步培养,为引导其主动阅读整本书埋下伏笔,对提升指导阅读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三国演义》这本书,教师在拓展阅读时,就可以借助其中的“望梅止渴”趣味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知道‘望梅止渴’的成语吗?”接着,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生动地播放关于这个成语的动画片,使小学生对成语的由来得以了解。然后,教师再立足视频片段引导小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曹操为何要带兵出行吗?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就会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角色表演的方式,引入精彩的片段,让小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和士兵,按照教师的指导进入到表演情境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小学生注意力,让其感知到更多乐趣,还会使其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
1.制定指导计划,促使认真阅读
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薄弱,尤其是整本书阅读需要在课外完成,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有更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要制定一些正确的指导阅读计划,使小学生对课后时间合理安排和利用,才会使其更高质量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而且,整本书的阅读量比较大,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师如果非常直接地让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小学生也难以完成,而且还会对阅读形成反感心理。教师合理地指导其阅读、有计划进行阅读就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不同书籍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级和阅读能力为其推荐不同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侧重指导其阅读绘本类书籍,中年级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让其阅读文字过多的书籍,小学生也会因分析、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阅读。为此,教师在推荐书籍时,要以图文比例适中的书籍为主;而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则可以指导其阅读一些篇幅较大且具有较多故事情节的书籍,进一步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师合理指导下,小学生不仅会充分融入书籍中,对其中的文学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和感知,还会使其不断提升文学内涵和阅读基础,积累更多文学素材,从而使小学生更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讲解《牛郎织女》的课文后,指导小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其每天阅读一到两篇其中的故事。由于书籍中的故事比较多,教师指导小学生有计划进行故事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小学生的阅读压力,还会使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满足其精神需求。在教师的合理推荐下,小学生会更主动地认真阅读,其阅读质量也会明显提高。
2.借助读写结合,强化阅读质量
引导小学生对整本书产生阅读兴趣后,教师还需要注重指导小学生高质量阅读。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小学生边读、边写、边总结。对此,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读完部分内容及整本书后,将自己的感受细致地记录下来。或者,让小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将其自身感触深刻的内容进行文字记录,可以使其充分融入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感情世界中,让其体会阅读带来的良好体验。另外,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让其在阅读后用心分析书籍。拓展其阅读深度,让其透过阅读内容表层深入分析阅读内容背后的涵义。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力度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是一篇寓言,而且意义深刻。教师在教学后,就可以推荐小学生阅读《寓言故事》这本书。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布置阅读数量在两到三个之间。并且,要让小学生每阅读一个寓言故事,都要其记录其阅读感受,及其对寓言故事背后含义的理解,或是故事说明了哪些道理。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感受通过其他形式表达出来,展现给同学或者教师、家长看,不仅增加了自信心,还可以对阅读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通过指导,会让小学生阅读质量明显提高。而且,还会使其领悟、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小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也会学习到许多道理。鉴于小学生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后,让其次日将读书笔记交给教师,教师再以批注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深化分析,引导其加深认知。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还会让其很好地练笔,为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3.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期间,教师要注重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另外,也应通过精读、略读、速读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以及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等,启迪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增加他们阅读情感感悟等,让其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以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阅读《水浒传》整本书时,教师可以从每章故事起因、发展、经过和结局等环节帮助学生捋顺故事主线,让学生结合自己情况选择精读、速度等阅读方式,对于生字词或是经典语句进行查阅和品读,并针对文章描写人物语句,深入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语言、故事高潮等,让学生加深对阅读体验和对于整本书故事的了解,并经过长期整本书阅读训练,强化学生阅读思维。这样才能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参与阅读过程中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目标。
三、丰富整本书阅读活动
1.创建交流平台分享精彩片段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不仅需要有效指导小学生深入阅读,还要注重引导其积极分享阅读乐事,让小学生对书籍深刻品读,提高阅读感悟。对此,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建交流平台,让小学生有分享阅读乐趣的机会。小学生在积极分享交流过程中,会对不同书籍有更多了解,更多地进行文学积累,对拓展小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分析事件能力和思维辩证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小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会对更多的书籍有所了解,其主动阅读兴趣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对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成绩、提高综合素养等,也有极大的影响。
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猴王出世》后,指导小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为了让其阅读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师就可以开展“精彩片段”交流活动。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提前加以准备,让其对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加以陈述。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三人一组,互相讲述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也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主动分享书中的精彩片段。通过互相分享,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情感、感悟更加丰富,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更喜欢阅读。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在其分享后,让其对精彩片段加以总结,使小学生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拓展理解深度。教师也需要在小学生分享后,对其进行合理指导和评价,并表扬和鼓励。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提高,还可以使小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信心更加充足,让其掌握更多阅读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高效学习课内文章,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举办故事会鼓励复述文本内容
丰富阅读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立足整本书的内容设计阅读活动。为了让小学生在阅读后可以更深刻记忆整本书的内容、故事情节,教师可以举办“复述书籍故事”的故事会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小学生积极复述阅读内容,让整本书阅读效果更加优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复述故事时,还需要对小学生加以辅导,可以渗透讲故事的人物、地点、过程、结局等要素,让小学生以此为主线,演讲不同故事。这样可以使小学生更流畅复述书籍中的故事、加深记忆。而且,还会使小学生奠定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更深度理解。
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寓言故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记忆,加深其对故事背后含义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就可以举办“有奖故事会”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开展活动前,要预留让小学生准备的时间,使小学生可以灵活转化书籍中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不同的寓言故事。引入活动前,教师要宣布活动奖励原则:“每名同学要脱稿演讲一个寓言故事,要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讲述清楚。并且,在讲述后总结自己在阅读寓言故事后学习到了哪些道理,收获了什么启示?最佳演讲者,还可以获得精美的奖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会用心融入阅读活动中,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其阅读质量的提高,还可以使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和逻辑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小学生在积极讲述故事过程中,对教师的指导策略也会深化吸收,促使其在学习课文时,有条理地分析课文的故事情节。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得到良好拓展,让其文学素养和文学底蕴明显提高。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阅读、分析、理解等能力提升。而且,还要让其精神世界得到充盈,不断提高文学底蕴。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应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使小学生对阅读书籍充满兴趣,并对其加以有效指导,让小学生合理利用课后时间积极阅读。另外,教师需要丰富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分享其阅读中的乐趣,强化对整本书内容的记忆,才会收获更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学周刊》2020年第18期。
[2] 钟芷君《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3] 凌琳《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年第12期。
[4] 罗伟康《小学语文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分析》,《文理导航》2021年第1期。
[5] 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1期。
[6] 石素珍《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着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寻》,《新课程》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