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原则与实施策略

作者: 郭雷 蒋美云

[摘           要]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关乎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效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当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改进,重点在于提升学习效果。实施中,依据职教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多种方法开展教学过程评价,自评/他评、定性/定量相结合实施结果评价,进而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评价科学合理地进行,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质效。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009-04

一、背景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坚定承担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特点,将价值观引导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1]。

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关乎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效果,是推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3]。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是摆在教学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已成为提升课程思政工作的瓶颈。在调研现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基础上,剖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内涵、原则,并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思想出发提出实施策略,以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评价科学合理地进行,推动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思政质效。

二、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是高等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主要集中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建构、价值意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4]。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学术界主要围绕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策略和课程评教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教学评价原则是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现有研究者强调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引领和塑造学生。杜震宇(2020)提出,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当遵循忌机械、倡综合、重感悟、观实效等评价原则[5]。陈根(2021)提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应遵循政治性、融合性、实效性等原则[6]。来丽锋(2021)提出,职业学校课程思政评价要从价值导向、价值内涵挖掘和价值呈现方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3]。

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往往很难用知识性测试来进行评价。研究者从整体性、主观客观结合、定性定量结合、多种主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评价策略。杜震宇(2020)提出,基于教学要素和“六尚六忌”的整体性评价、融于专业考核的思政考核评价、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量化问卷评价和长期跟踪评价等。陈根(2021)建议,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来丽锋(2021)提出,通过用人单位与家长、教师、学生、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思政主管部门各方协同,对学生、课程、专业等的内容与效果进行评价。

评教制度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实施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评教的指标体系是评教原则和标准的具体化。孙跃东(2021)对于理工科课程从教师、学生、同行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7]。其中,学生评教指标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和教师形象。“学习成效”评价项目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中权重为0.25。

分析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评价原则、策略和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教”的角度出发,围绕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提出建议。评价策略虽然提出了整体性,定性定量结合,多主体等建议,但是从具体策略来看,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教”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所期望的效果。对“教”进行评价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从“学”的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即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效果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最直接体现,应当是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重点和核心。“教”和“学”两个维度相结合开展教学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8]。“立德”就是将“德”深入人心、根植人心的过程,“树人”是有意识地塑造人才、打造人才的过程,是“立德”的价值旨归。

评价是为了完成某一目标,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对评价客体进行科学判断的过程[9]。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要求,采取一定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形成对教学工作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也应当基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认识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评价方法和策略。

(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是1980年代以来国外高校开展的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SC本科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0]。本文将其核心思想引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中,并进一步拓展,提出三条基本原则。

原则一:教学评价标准应当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全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将之作为指导中国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并充分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发展的人,才有可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青年学生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应当立足人本、着眼全面,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伟大事业,职教本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应当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一关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加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相联系,个人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统一,强化重任在肩的责任意识,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原则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评价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学改进

课程思政教育重在教学过程,该过程包含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价值塑造、素养提升。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直接对象,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思政教学效果与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感知和满意程度,以及学生是否主动、深入地投入学习密切相关。

在学生的所有活动中,学习是中心,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评价应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过程评价中的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明确思政学习目标,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应根据思政教学目标分阶段持续关注、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给予学生指导或自身做出教学调整。评价不是为了打分,而是为了主动控制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原则三: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点在学习效果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立德树人”最终目的是学生的价值塑造、素养提升,而不是为了教学本身。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主要关注教师“教”的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反映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后者是根本目的和归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坚持科学有效的结果评价,对高校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当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强调关注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与学生成功,而不是教学输入与资源。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而不是教师行为与特征。把学习效果作为判断课程思政教学和工作成效的最主要依据。并以此提供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面临的难题,需要我们在借鉴已有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方式等方面出发,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与发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策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一)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定承担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并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加以体现。作为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简称‘金铁美强创’)特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金铁美强创”五个方面的特质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

对应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应当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发挥其导向功能。首先,评价标准首要指标是坚定理想信念。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伟大事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应当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一关键,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进行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标准应当角度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统一预设的标准,要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中心,如,从“金铁美强创”五个不同角度,评价教师丰富的课堂表现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此外,教学评价标准制定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当学生成为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时,参与制定的过程本身就会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有利于学生认可和接受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调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目标。教师成为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时,有利于深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馈。

(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多种方法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评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