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类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 蒋博林 李红立 徐小珊[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土木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土木建筑类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当前国际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于“CEC”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和“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坦桑尼亚的高等院校和建筑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土木建筑类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土木建筑;国际化人才;CEC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097-04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内职业院校在开展国际化合作过程中意识到,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体支撑[1,2],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关键[3]。加快培养与推进面向国际产能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重要使命[4]。
一、CEC模式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5]、职业教育跨界融合理论[6]、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理论[7],运用协同方法论[8],在国与国基于文明互鉴、兼蓄包容理念的基础上,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CEC(College & Enterprise & College,校—企—校)模式[9]。“CEC”分别代表实施国际合作的三方主体。
(一)第一个“C”是以国内职业学院为牵头单位的中方职业教育机构
国内职业院校以国际化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提出国际化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通过组织访学游学、国际会议,以及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需求的国际化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职业院校要积极寻求国内外各方力量参与国际化合作,整合优质资源,遵循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E”即包括政府机构、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等在内的合作机构
首先,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领导者,具有公权力,对资金、信息、制度等资源有着管理和调配的权力。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作为重要的推手之一,为职业院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企业主要是具有先进设备和高技能人才等资源优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有责任参与、引导和监督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对职业教育国际化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其一,国内知名企业。例如中兴、华为、海尔等都是享有很高国际声誉的跨国企业,均拥有包括管理方式、创新思维、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化资源,可通过产学研合作或经费支持的方式为职业院校注入新的活力。其二,外国企业国内分支机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几乎都在我国成立了相关分支机构,形式包括研发机构、工厂和独资公司,拥有完整的国际化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支撑,能为职业院校国际化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三,国外企业。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来看,寻求与国外企业合作的机会,培养具有与国际市场高匹配度的国际化人才,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最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包括行业组织、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培训机构、留学中介和媒体等,他们可以提供有利的国际化信息,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发挥协调、推广、监督和评价作用,为职业院校持续国际化提供强劲动力。其中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它主要起问询、协调和监督作用。行业协会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之一,在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最希望职业院校的国际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加贴合本行业发展的实际,能够为本行业领域培养适用的人才。与此同时,行业协会还希望职业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渗透和宣传行业的发展动向、文化品质,增加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的兴趣等。此外,行业协会希望职业院校能够参与本行业的技术攻关,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三)第二个“C”具体指国外职业教育机构
包括国内外合作院校和私立教育集团。既包括有主动意愿,希望走进中国输入优质资源的机构,也包括希望将中国职教资源输入到国内、提升自己国内职教水平、服务本土企业和中国走出去的企业。
总的来说,所谓“CEC”模式,即由国内职业教育院校、国外职业教育院校与机构、国际国内相关政府机构和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高职教育国际办学合作的模式。具体来说,通过构建制度体系,保障协同合作顺利地开展;通过设定主体职责权限,提高主体间协作水平;通过搭建互动平台,丰富主体间的沟通渠道;通过丰富载体,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发教学资源,贯穿“课堂、教室、课程、教师”全过程,为国际产能急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供给;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国别的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制度,促进协同合作的良性发展,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为“国际合作平台、教育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项目简介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中国已成为坦桑尼亚最大工程承包方,在坦中资企业为当地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坦桑尼亚五年规划中正在推进国家工业化,亟须房建与土木工程类专业国际化人才促进国家进一步发展。坦桑尼亚同时也是中国产业转移试点之一,当前坦方缺少技术工人,迫切需要推进职业教育,中方职业院校的到来,适合当前坦方国家大环境。
基于“CEC”模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非洲成立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鲁班工坊(以下简称“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合作三方分别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CQVIE”)、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CIUDSM”)、中资企业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6”)。我院获得授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学生提供职业培训项目,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是一所经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批准设立的学院,获得授权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开展学术与培训项目;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据坦桑尼亚法律正式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获得许可开展土木与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坦桑尼亚鲁班工坊主要通过“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和“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等。
坦桑尼亚鲁班工坊项目各方职责分别为:CQVIE 负责每年至少提供2名教师,为期5年,每年这两名教师应至少在坦桑尼亚工作9个月;组织培训项目,使在坦桑尼亚成功入学的学生来华接受CQVIE为期一月的培训;为来华培训的学生提供一切后勤支持;为教师提供薪金、差旅费以及在项目期间往返坦桑尼亚的其他必要费用。CIUDSM负责招生、宣传推广以及新生录取;提供教室设施,供中心学生使用;为学生提供入学协助,并为中心提供其他后勤支持;确保中心所提供培训项目获得所有必要的政府与行业的批准。G6负责为项目提供所有必要后勤支持;为学生提供在坦桑尼亚境内各建筑工地的实习项目;为成功完成培训课程的候选人提供工作机会。CIUDSM、CQVIE和G6共同负责制定学生录取标准,并确保录取的学生符合该标准;共同设置考试,并监督考试的评分以及学术委员会的批准;共同协商制定项目培训大纲,课程由CQVIE制定。
三、实践方式
(一)成立坦桑尼亚鲁班学院暨远程教育中心
2018年,我院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签署《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坦桑尼亚鲁班学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鲁班学院暨远程教育中心。项目采取“2+1”(2个月在坦桑尼亚培训及1个月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培训方式,对以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外中国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建筑工程技术培训。2019年3月,我院选派3名教师赴坦桑尼亚,向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我院教师从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内业管理等方面向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现已完成200余名坦桑尼亚学员的技术技能培训。
(二)举办中坦职教论坛
2019年6月,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鲁班工坊成立之际,我院与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共同开展国际化建筑、路桥和测量人才需求调研,并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共同完成了首届中坦职业教育合作论坛,提出了CEC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三)开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坦桑尼亚建设工程中高级管理人员联合培养项目
为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智力支撑,推动重庆市教育发展与经贸合作并驾齐驱。重庆市自2017年开始实施“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连续获得2018—2021年重庆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资助,开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坦桑尼亚建设工程中高级管理人员联合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坦桑尼亚丝路项目”)。项目培训为期1个月,通过理论讲解、视频展示及现场教学,使学员具有中级土建施工员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本职业岗位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融入专业技能知识的课程体系。构建适应当地学员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国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的作用,强化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力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现已培养135名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巴渝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四)入选中国教育部“技能非洲计划”项目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成为中国教育部“技能非洲计划”项目首批14个试点院校。教育部“技能非洲计划”项目,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项目和非洲职业技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技能非洲计划”中非人才联合培养子项目课程建设工作秘书处,组织筹建项目专业及课程标准建设。
1.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我院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土木建筑专业留学生。由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招收非洲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培养模式主要为“1+2+1”:即第一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第四年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坦桑尼亚联合建设有限公司实习,毕业获得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本科文凭和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文凭、技能证书;第五年选拔本项目优秀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学位,并联系政府奖学金。
2.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项目。以中国产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为基础,结合非洲实际情况,研发适合非洲青年的中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授予对象为非洲学生和在职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获得在非中资企业的认可并成为就业准入门槛;后续力争获得非洲各国政府和行业部门及企业的认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中国设立考点并组织各专业证书考核:授权非洲技术大学和学院协会(CAPA)与中资企业合作在非洲各国设立考点并组织各专业证书考核首批选取建筑、电子电气、机械三个专业群进行试点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