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陈满江 王荣花[摘 要] 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要求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必须有新的发展路径。深入调研南疆职业院校,厘清南疆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探析职业教育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如何与南疆优势特色产业中的人才、技术、管理等要件共生共长,孕育推进新质生产力,助力南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提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8-0013-04
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职业教育怎样与南疆优势特色产业中的人才、智力、技术、管理等构成要件取长补短、共生发展,是职业教育肩负着的重要任务。南疆职业教育只有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服务于南疆产业发展特定阶段,服务于南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南疆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统一,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南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的服务作用,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南疆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调研分析南疆职业教育的困境,探析职业教育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旨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院校服务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助力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升级,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提供切实的借鉴参考。
一、研究背景
(一)职业教育服务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国家、自治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效能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行业部门和组织要制订与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的人才同步培养计划。各地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区等要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支撑,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发展机制”;在国家顶层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持续推进下,2022年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关于新时代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有关实施方案中指出“做优做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高等教育,围绕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建设,扩大职业教育规模”;2023年5月26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指出产业是南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过去的支持南疆部分重点地区发展扩展为支持南疆整体区域发展,支持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在国家、自治区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南疆职业教育怎样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链、特色供应链、优势产业链、技能人才链互动交融,形成教产优势互补的优良发展态势,培育南疆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职业教育服务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为职业教育大发展提供了更大舞台,南疆经济已由粗放式增长转向内涵式有效提升,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首先,经济产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动力源,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则可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档增速。其次,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南疆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资源支撑,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再次,职业教育与南疆优势特色产业链直接对接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支撑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最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与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高效匹配是表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重要维度,二者匹配度越高,越能完善产教融合制度机制、涌现产教创新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南疆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南疆发展的优惠政策,坚持自治区财力分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安排和重大民生项目投入向南疆倾斜,促进南疆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南疆形成新质生产力、展示新发展优势,赢得新格局主动的题中之义,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职业教育服务南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密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南疆职教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南疆职教类型发展的重要法宝。南疆的职业院校在紧跟新质生产力演进趋势的背景下,应时代所需,顺应地区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探索由此发散的新模式、新态势,不断推动自身培养目标向新时代移动,在专业交叉融合、能力复合培养上下硬功,搭建起与当地新兴产业、崭新技能、急需岗位要求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架构,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新模式,逐步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通道,为南疆社会建设赋能,为生产力的跃升提供优秀的高技能劳动者。
二、南疆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凸显,缺乏区域专业特色
据调研,2024年南疆64所具有招生资质的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计算机应用29个、汽车运用与维修32个、中餐烹饪30个、电子商务26个,旅游服务与管理23个,服装设计与工艺20个;南疆12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各1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电气自动化技术各10个;畜牧兽医、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各9个;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各8个;现代纺织技术7个;服装设计与工艺、护理与学前教育各6个。
自治区2021年公布的13所高职骨干专业群的院校、30所中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院校的名单中,南疆高职院校3所、中职10所;2022年公布的16所高职骨干专业群的院校、21所中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院校的名单中,南疆高职院校1所、中职7所。可见,南疆中高职专业布点过于集中,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明显,骨干专业群、品牌专业建设力度不足,区域特色专业建设滞后。
(二)职业教育供给失衡,职教类型特色不突出
职业教育供给侧以调和“供”与“需”平衡为基本职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
当前,南疆职业教育“供”“需”间结构性矛盾突显。一是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匹配度不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过于注重课堂知识性教学,轻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充分发掘政、企、行投身职业教育的潜能与优势,导致职教类型特色不鲜明;专业供给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同质化现象突出;人才培养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致使服务区域特色产业能力不理想。二是顶层设计投入精力不足,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限。南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特色不尽相同,职业教育须树立大区域观念,持续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衔接不畅,人才培养规格对接特色优势产业需求不紧密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是现代职教体系的特色。调研发现,职业教育输入与产出的贯通循环存在问题:一是纵向贯通不彻底。南疆中职院校合计64所,高职院校12所,直接升专、3+2、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专本衔接等多样化办学力度不大,职业教育纵深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培养质量欠佳。二是横向融通不畅通。存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考核评价断联、普职融通相应政策缺失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生态循环不畅,人才培养横向发展受阻。
(四)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力度不足,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绩效欠佳
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是共识。调研发现,南疆职业教育四方联动成效不佳,与职业教育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支持力度欠佳,配套政策与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致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校企合作问题较多、产教融合浮于表层。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协会运行及其职能发挥监管力度不到位,加之行业协会内生动力匮乏、作用发挥不足,导致行业对接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指导效率欠佳。三是政府配套政策与补贴不到位、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匹配度不高、经济利益诉求未能满足等,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四是职业院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短缺,寻求政企行校联动办学内驱力不足,致使职业院校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三、职业教育助力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优化专业设置,构建职教类型特色鲜明的南疆现代职教体系
聚焦自治区“五大战略定位”和“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地方政府导向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以职校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为基础设置特色专业群,稳步推进区域内职教体系建设改革,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建设尽快取得突破,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努力实现职业院校服务力从“纳什均衡”向“帕累托最优”过渡,在更高水平上为南疆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办学质量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1.强专培优,构建“特色专业+特色学院”双特模式。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聚焦南疆油气生产加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设立优化调整引导专项,有的放矢积极推进强专培优,以增量撬动存量,统筹预算内财政教育经费,对主动落实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调整效果好、与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多元筹资办学成效显著的职校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高职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促进“特色专业+特色学院”双特模式的改革创新,着重以强化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争创示范性特色学院,优化办学模式与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紧缺人才,增强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核心竞争力,助推职业教育支撑新疆现代化建设。
2.优胜劣汰,不断完善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南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特点,聚焦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借助援疆院校资源力量:一要立足本校发展实际,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搭建跨部门产业人才供需平台,深入分析区域产业链人才专业需求动态,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二要建立多元专业评价体系,健全职业教育专业专项评估制度,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专业规模,针对技术含量高、动手实践要求强、高附加值的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院校应加大申报力度,创建职教专业能力图谱;调减停撤数量过剩、办学质量低、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专业,打造职校特色办学核心竞争力,使整个职业教育层次、类型更加多样合理,职业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