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校地合作实践教学研究

作者: 汤宁滔

[摘           要]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采纳了基于成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深化旅游专业学生对研学旅行市场的认识,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地合作,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化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致力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关    键   词]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OBE;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3-0089-04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满足研学行业迅猛发展对高素质研学人才的迫切需求。本团队秉承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缩写为OBE)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成果为导向,并不断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增强其培养的适应性。通过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团队构建了一套集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与教学整改于一体的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以确保教学效果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为研学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20年前,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协会(ABET)将OBE理念应用到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中,逐渐成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教育模式。2018年教育部提倡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中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即是OBE理念[2]。校地合作即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体现了产教融合的本质,对于提高应用型大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案例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OBE“校地”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4],旨在深化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对研学旅行市场与行业的深入认识。通过此模式,学生应能够全面阐述研学旅行产业和项目的运作流程,具备策划、组织研学旅行相关活动的专业实践能力。推行项目化的产学并行实践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职业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此外,在组织与策划研学旅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得到锻炼,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潜能。

一、实践教学目标

(一)实践课程指导思想与开设依据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作为高校旅游与地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在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研学旅行相关管理知识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综合服务与管理,能够策划与组织研学旅行相关教学活动,并且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本实践课程的设计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对本门课程的要求,结合服务行业研学旅行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职业素养的实际需求,将本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实训任务设置为:通过策划与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与当地政府/企业联合主办的一些实践活动和基地课堂等,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课程定位

1.学情分析

本实践课程针对“00后”学生群体设计,在大学二年级至三年级阶段开设。经过一到两年的基础学科学习,涵盖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及消费者行为学等核心课程,本课程实践环节旨在结合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部分深化学生对研学旅行专业课的认识,并提升其策划、组织与执行研学旅行活动的能力。同时,实训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基地的在地课堂,从而加深其对研学旅行专业课程的领悟,增强对本专科课程的专业自信,并培养其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

2.具体实践任务

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基地的在地研学课程和鼓励学生参加在地研学旅行导师的考证(自愿参加),课程团队充分调动学校、学院与教师人际关系平台,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研学资源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研学旅行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能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学人才贡献力量。

(三)实践课程教学思路:OBE校地合作

基于OBE教学理念,团队精心设计了校地合作实践课程,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可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用性强的教学实践实训任务。以2023年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为例,组织学生参与了在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学实践活动,包括研学课程设计、户外实训以及研学导师培训与考证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得以深入体验研学旅行的服务与管理流程,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在2024年的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中,结合本省的“双百”与“双创”活动,将学生带到“恐龙文化发源地”进行研学活动的学习与博物馆的参观,并为当地撰写可行性改进建议报告。所有实践实训举措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政策导向、市场需求、专业特点以及个人学习需求的实践课程,从而有效达成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可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并继续不断优化和完善校地合作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实践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全面考量了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宏观导向、企业对人才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及其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需求,以及任课教师对其个人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及其理论联系实践(双师型)的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深度融合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市场化现实研学旅行活动的实践操作经验,实训过程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实践目标有机统一,旨在全面考察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与综合实操运用能力。课程采用“OBE校地合作”“互动探究式”“跨学科整合”“体验式”等多种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实现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职业核心素养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目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养、高技能的研学人才。

二、实践教学实施

(一)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本课程秉持产出结果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多元化实训项目的驱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可持续改进方式作为教学保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并根据本课程特色设置了多元化实践教学任务。

1.实践教学任务一:研学旅行户外互动体验式实践活动的概念

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设置研学旅行户外互动体验式活动,是学生实地研学、亲身参与、互动体验的教育活动。学生走出教室,结合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活动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活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沟通、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任务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OBE理念)

学会基于OBE教学理念设计研学旅行课程,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强调能力培养;选择跨学科整合和实践性应用的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3.实践教学任务三:研学旅行导师培训与考证(可选项目)

根据各研学基地的实际需求和课程安排自愿选择参加在地研学旅行导师的培训与考证。

(二)实训课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OBE校地合作教学方法

实践课程任务设置基础:实训课程上学习专业课理论基础与在地对接企业/政府机构需求进行实训课程的规划。

2.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研学实践户外考察活动中能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组织和执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跨学科整合式教学方法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部分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因此实训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分析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渗透,例如在丹霞山研学户外实践活动中要融合历史、地理、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设计有效的综合性研学户外实践活动/课程项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理解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

4.体验式教学方法

本实训课程注重体验式教学。通过组织参与研学户外实践活动、室内参观活动、研学课程设计活动、研学导师培训与考证课程等职业实践体验环节,让学生深刻了解研学旅行行业实操的真实场景。

(三)课程实践教学组织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市场需求规划实践课程和设计任务,同时根据支持情况调整方向和合作基地。其次,进行实地调研和课程细化设计,涵盖时间、内容和上课地点。再次,实施实训课程,确保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和安全。最后,进行考核评估和总结反馈,收集师生、企业和政府的意见。

1.第一阶段(基础):校地多方支撑与课程任务的设置

实践课程任务设置基础:实训课程上学习专业课理论基础与在地对接企业/政府机构需求进行实训课程的规划,例如2023年第二学期本课程实践课程根据在地的切实需求结合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了参加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研学实践活动、丹霞研学课程的世界及研学科普导师的考证;2024年第一学期本课程实践课程根据广东省“双百行动”的政策需求、在地的研学行业的课程需求和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设置了以南雄恐龙为主题的研学考察实践活动,参观了恐龙博物馆和恐龙发源地,进行了户外研学探索活动。

2.第二阶段(调研):实地调研与课程设计后确定课程方案

基于实训教学任务开始进行在地企业/地方政府机构关于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的信息调研和实训场地调研等。根据实训任务和在地企业/地方政府机构的需求结合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时间、内容、地方的安排。

3.第三阶段(实施):有效的课程实施与全面的过程监督机制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序地组织与安排学生到研学实践基地参与研学户外考察实践活动、研学课程设计、研学导师培训与考证等相关课程活动。离校活动提前购买好师生保险。

4.第四阶段(总结):总结、反思与提升

学生、教师均提交相关的实训报告对实训课程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与总结,反思并根据每一次实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提出可落地可改进的优化建议,达成OBE教学理念的可持续改进。

(四)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

1.多元主体的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旨在为本课程的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改革推进以及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针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并从学生、教师、行业以及政府(若涉及)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价和重应用与推广的结果性评价。通过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教学效果,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