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 宋志超

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0

[摘           要]  采用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深入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揭示劳动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一是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这对他们今后创新创业至关重要;二是劳动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使他们具备发现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并且敢于冒险和挑战;三是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他们未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与他人合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能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049-04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逐渐凸显,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成为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必然要求。2021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这充分表明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关注与重视。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机动灵活的创新思维,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关乎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走进社会进行自主创业。劳动教育引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精神层面上激活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健康的创业观。推动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

二、理论基础

(一)劳动教育内涵及特点

劳动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在校内的实习和工作实践,还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社区服务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苏鹏举等(2020)指出,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全人发展”“三全育人”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能够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劳动实践中。曲霞等(2019)指出,当今高校劳动教育为“在高校教育阶段将劳动教育思想、技能、实践等方面结合开展,实现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幸福感、获得感,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

创新创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创新过程中所具备的技能、知识、意识和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成为成功的关键之一。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可能成为创业者、企业家或者创新型人才。张杨等(2021)提出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检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开展成效的标准。杨艳花(2023)提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涉及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决策能力等软实力,使其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创新创业实践有助于拓宽大学生的眼界,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和劳动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探索的研究,而对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方面缺少探索。因此,本研究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以便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研究对象及问卷概况

本研究以温州市内各个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温州市内各个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中针对劳动教育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9.27%。在制订问卷过程中,首先,对研究对象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和访谈,了解其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之间联系的看法。其次,确定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及问卷内容。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方案、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情况、学生群体取得成效、实效性指导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探究劳动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其中,2020级和2021级学生占比较大,2018级和2019级学生占比较小;性别分布为男性占比37.73%,女性占比62.27%;问卷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以文科类、理科类、其他类为主,艺术类、体育类占比较小。

四、数据分析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课程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以必修或选修形式学习过创新创业课程,仅23.9%的被调查者因学校课程安排等因素还未学习过创新创业课程。说明学校课程安排比较合理,也很重视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被调查者对学校是否开展过劳动教育并不清楚的占比26.92%,明确未开展的占比5.77%,认为学校有且经常开展和有但不经常开展的占比分别为24.45%和42.86%。说明学校在积极开展对高职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但仍有小部分被调查者存在对劳动教育的定义不清,或因学校宣传力度较小并未参与过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的现象。

(二)学生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情况

据表2可知,近一半被调查者对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一般了解,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分别占比11.81%和26.10%,还有19.23%的被调查者对这两个概念并不了解。说明高职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对这两项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缺乏重视。

在了解高职大学生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时,有42.58%的被调查者认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密切,认为关系一般的占比36.54%,认为无关的仅占比1.65%,不清楚其中关联的占比19.23%。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两者的关系有比较明晰的认知,小部分被调查者并不了解其中的关联,极小部分被调查者的认知存在问题。

(三)高职大学生对创新劳动形式所持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劳动教育形式上,60%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开展过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以及校内外实践类劳动;34.99%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开展过生产劳动教育;仅有5.25%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未曾组织过。说明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开展的活动类型也比较多。与传统劳动相比,38.19%的被调查者认为创新劳动形式是很有必要的,40.08%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必要,3.57%和10.16%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说明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劳动形式的创新比较感兴趣,但也仍有小部分缺乏重视。

(四)劳动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产生的影响

1.劳动教育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092位大学生中,有近63.83%的人认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能够充分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有29.58%的人无法确定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是否对自身的适应能力有所锻炼,同时也有6.6%的人认为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无法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

2.劳动教育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通过调查,在劳动教育对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方面,58.8%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3.2%的人无法确定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是否能够培养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8%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不能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在劳动教育对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上面,61.7%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30.5%的人无法确定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是否能够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8.8%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不能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劳动教育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劳动教育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方面,64.83%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28.66%的人无法确定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是否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6.51%的人认为自己所接触的劳动教育不能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结论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

根据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并开设、组织了一定的劳动教育课程或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涉及了一部分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方式来全方位培养高职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仍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学校没有开展过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或活动,究其原因则是小部分被调查者存在对劳动教育的定义不清,或因学校宣传力度较小,导致被调查者没有参与过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或课程。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接受程度

劳动教育的成效是一个双向努力的结果,不仅需要学校重视与开展劳动教育,更需要学生的认可与参与,才能够使劳动教育真正起到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劳动教育比较感兴趣,并且对劳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就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课程或者活动是比较认可的,也愿意通过参加劳动教育的课程或活动来促进自己各项能力的提升。

(三)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

劳动教育对人的促进是全面的,同时创新创业对个人能力要求也是全面的。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都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在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劳动教育中自己的各项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都得到了比较好的锻炼与提升。因此,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是增加对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要做积极向导,从根源上持续不断输送动力,总体把握对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大方向,鼓励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在模式、体系、观念上进行创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