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医药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
作者: 姜素芳 任冉 杨海玲
[摘 要] 从高职医药经管类课程教学困境出发,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下,联合企业开展课程改革试点,更新优化课程内容,构建产教融合下的医药市场调查教学新模式、考核新方案。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新动力,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但也存在校企教师教学环节磨合不够、实践课程组织准备不充分、师生适应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场调查;医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46-03
从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到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再到2021年两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都提到了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鼓励职业院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课程教学困境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之一的健康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出台的“4+7”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个人医保账户改革、网售处方药等都引发了医药市场的大震荡。而医药市场调查课程恰恰是以了解市场为主要内容和目的,但是现有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都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变化,不利于学生对接产业和市场。
职业院校医药经管类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构建应侧重于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但是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现有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而医药市场调查课程恰恰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核心课,但是现有的课程实践仅限于虚拟的校内实训,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调研技能,也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下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基础
浙江医药职业教育联盟下设药学分会、中药分会、制药分会、医疗器械分会、化妆品分会、食品产业提升与技术创新分会和医药流通与监管分会,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作为浙江医药职业教育联盟的牵头组建单位和理事长单位,积极主动建立校政行企合作关系,拓展多元化合作形式,搭建医药类人才供需交流的平台,破解产教融合瓶颈问题。联盟成立后,已经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展示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后续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
依托医药职教联盟平台医药流通与监管分会,商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政校行企共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制专业教学标准、共编规划教材、共建双师师资队伍、共上实践课堂、共创实践基地、共搭专业技能大赛平台等,目前已与浙江英特共编规划教材,与四明大药房共上实践课堂,与四季康来有限公司共建药品储运实训室,与迈本医药公司合作建设全国首个药品风险与验证实训室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瑞人堂共建校企合作虚拟班,与天天好大药房共建电商实训基地等。
三、产教融合下的医药市场调查课程改革
产教融合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结合浙江健康产业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以省内医药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立足药品生产企业的市场专员、学术推广员和药品零售企业的营业员等岗位群的实践技能,开设了医药市场调查课程。充分利用浙江医药职教联盟等平台,以宁波药材股份有限公司、英特药业等企业为试点开展产教融合的医药市场调查课程改革。
(一)联合校企导师的师资团队
深化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应以构建双师型课程师资团队为突破口。鉴于医药市场调查课程内容对应的岗位要求和标准,课程的授课教师将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本次试点企业的校外员工导师共同组成,校内教师主要是具备企业行业工作经验、访问工程师经历或企业挂职锻炼经历的双师教师,校外导师主要是岗位相关的高技术技能型企业员工,比如,药店或市场部门具体执行调查的一线人员,以及市场部经理等[1]。课程师资团队根据校企共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完成课程内容再设计、教学方式再设计、考核方案再设计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
(二)基于六大模块的教学内容
相较于普通商品,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处方药面对的是专业的医生,且很大程度受到医生的偏好、认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专员和学术推广员对处方药市场的调查除了要准确、及时掌握政策变动,还需对医生和患者做深入的调查。非处方药则更多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调查的范围和维度更大。
从职业标准来看,无论是医药市场专员、医药学术推广员还是药店营业员等岗位,都需要具备医药行业职业道德,较高的市场敏感度和行业敏锐度,能够满足上手迅速、技能熟练等要求。从工作过程来看,都是需要先明确市场需求是什么、如何开展调查研究、需要调查研究什么、如何分析调查对象和内容、市场未来趋势可能怎样、企业可以有什么样的应对策略等。
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医药市场调查课程设计围绕“确定调查主题、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市场预测、调查报告撰写”六大工作任务展开[2](见图1),并建成了医药市场调查校级慕课和相关教学资源库等,包含24节教学视频、500多题试题库等,课程已在超星平台运行了4个学期。
(三)基于协同育人的教学设计
根据试点企业与校方共同制定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医药市场调查课程设置48课时,分为理论16课时和实践32课时,理论课时由校内教师完成,实践课时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授课,根据医药行业热点以及企业所需解决的市场问题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按工作小组选择调研项目[3]。
课前,校内外教师联合备课,下发工作任务给学生,学生结合线上慕课自主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课堂上,每一个任务的理论课时由校内教师针对学生自学的疑难点开展讨论和个性化指导,后续的实践课时结合项目任务由校内外教师在智慧教室、企业、街头等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一体模式。课后,每个小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做好总结分析,为下一个任务的开展奠定基础。(见图2)
(四)基于技能提升的考核方案
构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技能、多角度、全过程实施考核方案。考核成绩由线上、线下两部分构成,通过个人自评、组长评价、组间评价、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等多角度综合考察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团队表现[4-5]。(见表1)
四、产教融合的医药市场调查课程实施与思考
开展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企业岗位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教学与实习就业的有机衔接,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磨合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成长求学经历决定了其更重视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学,学生多年的求学经历也适应了教师讲授型教学方式,但是随着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后,一方面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师生的适应性以及师生相互的磨合都有待提高。
这要求师生双方跳出教学舒适区,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教师需要走进企业加强技能锻炼,并且在课程前期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节奏。
(二)校企双方教师的课程研讨
高职院校教师强理论弱实践,校外企业教师强实践弱理论,双方在教学中实现互补的同时也会有理念的冲突。相较于自然科学类课程,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带有更多的主观意识,当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任务中时,教师之间更容易产生观点分歧,导致学生在校内外教师指导中所获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
这要求校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沟通和精心备课,校内教师要帮助企业教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配好授课任务,企业教师要帮助校内教师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市场前沿热点。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准备
一方面,医药市场调查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可能涉及医药企业、校外街头、多媒体教室等,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老师与企业方做好沟通和组织安排工作,落实教学场地、教学时间、教学素材和工具等,同时还需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考核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都对外出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这不仅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师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防护意识,也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老师可选择负责的学生担任助教,协助实践教学环节的校企对接、考核记录等各种事项。
五、结语
产教融合的高职医药经管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需要建立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之上,充分做到优化师资组合、共建共授课程,结合企业岗位标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校企教师应加强集中备课,师生也应摒弃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苏伯文,胡其亮.基于“技能竞赛”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2021(2):39-43.
[2]陈晓丽.OBE理念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1(32):118-120.
[3]张宁.论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55-57.
[4]郑雪莲,孙艳萍.OBE理念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财富时代,2021(6):145-146.
[5]李冬艳.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调查与统计》过程性考核方法研究[J].经济师,2021(1):179-18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