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作者: 张美
[摘 要] 基于目前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要求和会计类专业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会计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中的目标思路和融合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方式,以突破会计类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思政教学困境,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关 键 词] 会计教学;思政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61-03
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一)政策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各高校应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育人、育才,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开展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至此,思政教育不再只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高校的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个知识传播渠道,利用授课的方式迅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政策上来说,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必须融合。
(二)思想教育的实际需要
从前,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是“两张皮”:专业知识由专业老师授课,思政课程由思政老师授课,两者走不到一起,育人工作也因此而局限。大学教育不单只是教授专业知识,更要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美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等,靠着仅有的几门思政课程,难以达到全方位、立体的育人要求。从思想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说,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必须融合。
二、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的目标与思路
(一)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能够运用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来确定问题、找出证据并作出相应的结论,以便理解自然世界的各种改变的能力。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累积的。会计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倡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会计类知识科学地评价社会的相关现象,客观地处理学习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实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者和塑造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课堂的关心、爱护、尊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尊重,同时积极维护教育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将自己获得的人文关怀反馈成对社会、对他人的人文关怀。
(三)树立财会工作的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开设于财会专业中,其对象为财会专业的学生,未来这些学生大部分都会从事财会岗位的工作,而财会类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其特别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上市公司会计假账问题频出,会计师事务所屡次因为不公正审计而被处罚甚至倒闭的新闻比比皆是,可见财会工作者尤其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品质。会计类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追求崇高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职业道德境界,锻炼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和坚持准则。
(四)明确企业经营伦理规范
一个企业要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谋求长期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及因此带来的成本,并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明确企业的经营伦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对于消费者,要生产安全可靠高质量的产品;对于同业者,要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对政府、社区应该执行相应的法令法规,按时纳税和保护环境等。财会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后,就是企业的一份子,也应同企业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企业经营伦理教育不仅能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财务人员和创业领袖打下根基,也能减少日后商业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
三、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难点
(一)课程特点导致思政教学难评价
会计专业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且课程特点决定了其大部分教学内容为会计理论、会计记账、会计分录、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和计算等,知识点明确,其考核评价方式一般以试卷来体现。而思政教学的内容是慢慢融入课程的,并不一定是某一个特定知识点,若强行将其加入试卷中设计成题目也会显得非常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因此很难像专业知识一样用试卷的方式对思政教学的效果进行考核,必须另辟他法。
(二)应用缺乏导致思政教学难深刻
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课堂上的思政教学只传输了思政的精神理论,但如果仅局限于此,思政教学的成果就仿佛失去了一半的价值。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花了时间,却没有转化成实际的应用,如同过眼云烟一般,隔一段时间就忘了,这样的思政教学难以深刻。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将课堂上讲到的思政精神融会贯通到实际中,使学生对其有更加充分的认知,且深深刻入脑海中。
(三)课堂时间少导致思政教学难深入
对于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的老师而言,课堂上要讲授理论、讲解例题、做分录计算、提问等,时间原本就只是刚好够用,现在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要尽可能不偏不漏地传输思政教学内容,是个很难达到的境界。要想保证专业课内容的高质量,思政内容就不得不被压缩;要想使思政内容能够完整的表达,专业课程又会被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思政教学的授课仅浮于表面,无法做到更加深入。因此,如何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做到两全,是会计专业课程老师普遍感到困扰的难题。
(四)传统教学方式导致思政教学难出彩
我国的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从开展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年历史,且会计专业课程一般都不是新设课程,会计理论、会计分录和记账、财务报表等内容都已经非常固定,因此教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学方法也相对固定,一般都是采用普通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授课上有一定的优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快速地弄懂新的知识点,不受设备的限制,只要有老师在就可以授课,重难点清晰明确。但对于思政教学来说,一些思政的精神仅仅靠讲授式教学是难以吸引学生的,甚至有时候是老师自己讲自己的,学生思绪已经飘走了,无法做到全课堂高关注和高互动,难以出彩。
四、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
(一)将思政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只有经过考核,才能明确教学效果,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虽然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难以用试卷的形式来检验,但可以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考核,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课程成绩评定中。思政教学的考核可以以课堂开展思政问题互动、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思想汇报、开展特定话题讨论等形式开展。
以我校会计学基础课程考核为例:
(二)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
课堂思政授课若能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授课教师要充分寻找实践中的思政教学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精神食粮的场景:学生在开展会计专业认知调研时,积极邀请企业的校外导师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以企业自身发展经营的理念切实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学生在校外进行会计专业实习时,由实习指导老师积极开展符合时宜的线上思政培训,指导学生爱岗敬业,树立会计职业道德;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时,由企业管理者对其开展思政教育,指导学生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终让思政教学跳脱出教室,跳脱出理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接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达到思政与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的境界。
(三)适当开展思政案例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下往往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学生总是无法很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空缺。学生首先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融入对应的思政案例中,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审计学课程中加入财务舞弊案例的讲解,并请学生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方面去对案例进行分析,既可以通过案例学习专业课知识,又能透过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达到两不误的效果;又如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可以加入企业经营决策的案例,并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企业的决策并不一定是利益优先,要秉持义中取利的理念企业才能发展长久。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加入适当的思政案例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与专业课知识做到了融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规划课后时间
下课铃声敲响不代表思政教学的结束,授课教师应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后,形成长效教学机制。例如,针对课堂上所学习的思政内容进行课后反思;利用各种智能教学终端在课后推送思政案例,促使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互动等;布置相关的思政课后作业;在课后设置电子讨论板,让学生针对所学思政内容积极留言讨论。总之,尽可能丰富思政教学手段与方法,使思政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
五、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业课教师全员思政教育
传统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即可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已经不够了,还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强大的思想政治素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使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顺利开展,就要对承担会计专业课程的全员教师进行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这不仅需要教师自己有丰富的思政知识储备,还要在授课过程中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和方向。
(二)磨炼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从学校整体层面来看,可以调用通识教育部门的思政课老师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培训、监督和评价,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中思政内容的讨论与审核,与学院教师一同构建思政课程体系,实现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政教学上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从会计学院、会计系来看,组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思政教学领头人,积极开展思政教学的教研活动、教学评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思政教改论文、包含思政内容的专业课教材等教学成果,使教师团队思政教学整体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三)形成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质量考评制度
思政教学不应是可有可无、流于形式的存在,为了保证会计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的质量,应将思政教学纳入教师教学评价制度体系中,使思政教学评价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学校应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纳入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资格证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内容中,使思政教学的考评变成长期化、常态化的存在。具体操作时,可采用学生对老师进行思政教学评价、老师之间开展思政教学互评等形式,对于评价结果较低的教师,积极引导其进行学习改进,并持续跟踪其思政教学效果反馈情况。
(四)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扫清障碍
会计专业课程教师要在完成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再开展思政教学并形成研究成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学院或系部应帮助教师提供制度扶持,创造良好的思政教研环境,扫清各方面的障碍。例如,积极将思政教研活动、教研成果计入工作量,或对思政教学专业领头人进行工作量补贴等,同时为思政教研成果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鼓励教师进行成果转换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张小艳,张春生,王海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
[3]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15):163-166.
[4]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5):55-5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