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作者: 邢娜 高蓉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0

[摘           要]  深化实践育人功能,把志愿服务融入党员培养教育中,推动党建工作的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启航新征程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比分析和深度访谈,构建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强化实践平台,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创建服务性党建品牌。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091-03

一、目的、意义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要在深入分析国情、党情、校情和大学生实际基础上,适应全面从严治党、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党建创新的要求。志愿服务以其服务社会的精髓,高度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将志愿服务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中,有利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制,促进高校党建创新,也有利于高校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

(一)促进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

当前,高校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碎片化,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使用、轻培养等现象。而在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融入志愿服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更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对党员培养教育的作用。

(二)促进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发展

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将志愿服务融入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不仅有利于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将志愿服务做大、做强,进一步深化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从自身专业出发,在促进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利于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志愿服务与专业相结合能够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形成自己的志愿服务特色,推进高校党员志愿服务“走出去”,进而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力。

二、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现状分析

2017年7月,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岗成立,至今已有4年时间。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活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育人成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

本研究报告利用对比分析法。纵向对比:对比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成立初期到现在的新变化、新发展。横向对比:同级别对比。与优秀的志愿服务对比,寻找差距。同时利用深度访谈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进行深入访谈,探索志愿服务对党员的培养作用。

(一)对比分析法

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岗一直致力于开展志愿服务,建立了8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服务领域涉及早教机构、社区、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医院、残障儿童教育机构等,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党员志愿服务制度不断完善,2018年修订《学前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章程》,随后将志愿服务融入党员培养教育当中,修订《学前教育学院党员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学前教育学院设立“党员先锋岗”实施办法》。以上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充分发挥了用制度巩固党员教育发展成果、规范党员发展工作、保障党员培养教育质量的积极作用,促进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培养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

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指导水平。志愿服务培训分为技术培训、专业培训两大内容。2019年配备了校内专业指导老师。技术培训方面:YZ老师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多种取向的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情绪管理等。在针对以儿童为主的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ZZX老师为讲师、主治医师,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以专业的推拿手法、医疗保健理论知识,给予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方面,我院将志愿服务与专业优势相结合,吸引了学前教育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建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两大主线,分别是学前教育与少儿推拿两大专业方向。不断探索志愿服务与本专业的关联性,发挥本专业特色,结合课上所学,经过社团专业活动的磨炼,提升专业服务技能。

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团建的作用。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员先锋服务队,产生泛群化效应。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骨干力量。

根据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不同思想状态、学科基础、工作能力等,从而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将志愿服务从单纯的活动上升为精神追求和责任感。党员志愿服务层级历练,探索看—学—做—管理发展模式,形成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重点对象、党员参与+设计主题志愿服务课程+组织,骨干党员拓展服务基地,监督管理的层级发展模式。

随着我院志愿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岗积极参加“互联网+”创业项目、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同时,对比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发现自身运行的不足,及时调整志愿工作模式。对比武汉口腔医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在服务特色、宣传途径、服务形式、资金来源等环节有完善的运行体制,值得借鉴。

(二)深度访谈

1.访谈问题设计

本次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志愿服务在党员培养中的作用。设计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访谈内容围绕提纲但不局限于提纲,平均访谈时间15分钟左右。

2.访谈对象选择及概况介绍

本次深入访谈以访谈对象能否为研究提供大量真实、有效信息为依据,选取了党建思政部工作者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预备党员3名,党员3名,共计10名。访谈对象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这一阶段,人员结构较丰富,具有代表性。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最终形成统一访谈资料。

3.访谈结果分析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学校党建的重中之重。在谈到个人从志愿服务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这一问题时,WYH、ZXY、LKX认为在志愿服务中坚定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CWG、ZYR、LY认为在志愿服务中,党建带动了团建的发展,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LHD、YP、LR认为志愿服务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在志愿服务中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其中绝大部分深度访谈的党员同志将西部计划或三支一扶基层工作作为职业理想。

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志愿实践中融入了专业知识,在党性修养、思想和行动上切实得到提升。以幼教情怀为出发点,结合专业优势,专业所学能有效用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从以往的志愿服务参与到积极创设课程,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以党员目标管理为导向。做到志愿服务有方法,党员培养教育有目标,推动学前志愿服务在党员培养教育中构建新模式。

党员志愿服务中机制存在明显的不足。ZYR、CWG认为,近一年由于各种原因中断了联系。常规线下志愿服务难以开展。WYH认为我院在志愿服务宣传力度方面欠缺,应在有声媒体下加大宣传力度。LHD、YP、LR认为不仅将志愿服务的次数和时长作为考核指标,更注重党员作用的发挥和志愿服务质量。

经访谈资料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指导专业性逐步加强,学科特色逐步融入,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结合专业优势,发挥专业实践,不断挖掘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涉及领域更加多元。虽然我院的志愿服务领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服务对象的指向性依旧明确,致力于服务学前儿童及老年人。

2.志愿服务人员传承,活动时间具有周期性。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连贯性、持续性有保障。从前期的每月不确定时间开展志愿服务到现在建立了多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并进行长期合作,每周进行志愿服务,志愿活动逐渐制度化,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得到了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从而保证了志愿服务人员的传承。

3.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地场所较为稳定。学前教育学院的志愿服务与多家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场所较为稳定。同时,学院针对党员先锋岗开展的志愿服务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相关培训课程以适应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需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志愿服务融入党员培养的功能分析

(一)服务意识,与时偕行

志愿服务对党员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思想上,使党员养成自觉自愿服务群众的习惯,培养党员的自觉性、先进性,提升党员的思想高度;体现在行动上,用行动教育党员,让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感召群众,发挥榜样作用。

(二)专业平台,德技双修

第一,就面向范围来说,吸引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党员参与。以山西工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为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少儿推拿保健方向)、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方向)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特有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效果,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形成双向反馈机制。学生党员参与的志愿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元,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增加社会经验,实践中求真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其思想和政治觉悟。

(三)实践导向,筑牢信念

真诚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是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在党员的成长过程中,根据党员目标管理不同方面、党员发展不同阶段,在培养党员合格标准的基础上,思想教育引导之外,同样要注重行动教育。党员先进性从组织引导和个人自觉两方面同步进行,组织注重制度化、平台化,为党员实践教育提供途径和抓手,强调通过党员志愿服务,促进、调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个人则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提升个人能力和先进性。

(四)社会之兴,奉献作为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党员将自身与社会有机融合起来,立足专业特色,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开拓志愿服务形式,搭建平台、扩大范围,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生党员通过在实践中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能从中获得情谊、信任,还能收获好评和尊重,从中享受人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开展富有实效的服务活动,从本质上契合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四、培养学院志愿文化,创建服务性党建品牌

通过志愿服务教育培训活动发挥党员力量,并结合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党建带团建,学院团委、组织成立向阳花志愿服务社、推拿社、童趣屋社、“天使之翼”早教社四个志愿服务社团,利用志愿服务社团发挥专业优势,关注、帮助幼儿成长,各团支部积极宣传、动员广泛参与,在实践中发挥对党员的教育培养作用。

营造学院志愿文化氛围,营造党员志愿服务在高校范围内的思想引领与行动引领,做到人人做服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活动相互交融的工作思路,把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在宿舍、课堂、校园、社区、幼儿园和家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优质、高效。以学前教育学院2021年开展的2019级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参与暑期家乡志愿服务的共1078人,参与率高达94%,涉及几个省、市的众多服务机构,包括红十字会志愿服务、支教助教志愿服务等多项服务内容,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此外,学生党支部志愿服务精神从先锋岗成立以来到今天,四年时间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完善,致力于在党员培养教育手段上的突破,努力做到理想信念教育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建立学前志愿服务公众号,加强山西工商学院志愿服务网络宣传力度,建立学前教育志愿服务宣传载体,彰显线上育人品牌特色。同时,学前教育学院党员先锋队成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愿支援西部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优秀党员王晋玉、冯家鑫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仍然传承志愿者精神,主动请缨到抗疫防疫第一线,在西部彰显学前担当;党员先锋队45名学生考取了公务员,参与了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深入基层一线,奉献青春力量,形成学前志愿榜样。

参考文献:

[1]戴卫义,张万茂.新常态下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141-144.

[2]黄美.党员志愿服务:意义、问题与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1):19-22.

[3]李浩.志愿服务融入“合格党员”培养的高校研究生党建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1):92-96.

编辑 马燕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