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作者: 李蕊 张卫东
[摘 要]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带教联合应用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225例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学生接受传统功能制带教,观察组学生采取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学习指标、对神经内科了解程度、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常规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指标评分高于常规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对神经内科了解程度高于常规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常规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高于常规组学生,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有着显著效果,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关 键 词] 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27-03
在传统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教室以及课本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有着比较大的信息量,同时系统性强、教学进展快,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对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进行探讨[1]。本文抽取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25例,均为我院2017年7月~2021年6月期间的学生,以此来研究分析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临床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现报道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础资料
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7月-2021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学生111例,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为(22.25±3.57)岁;观察组学生114例,年龄为21~29岁,平均年龄为(22.63±3.42)岁,组间数据比较,P>0.05。
(二)带教方法
常规组学生接受传统功能制带教,带教教师统一对学生讲解和传授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观察组学生采取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教学,其方法如下:
1.基于自愿报名原则,挑选具有较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责任心的新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志愿者,根据临床典型摄影体位来编写标准化病人剧本,然后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与考核试题库,使学生能够熟悉4种以上的标准化病人剧本,并对剧本内涵进行理解,使其在反复演练下能够扮演好角色,从而满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技能考核需要,并对学生的床旁特殊摄影、体位优化设计、沟通技巧、摄影操作等内容进行灵活指导与评估。
2.在教学前,由教学小组教师讨论并确定医学影像学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与资料,在挑选案例时,应当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选择两个以上案例作为备用,然后围绕案例进行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理论性的教学准备与课件制作[2]。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难点、重点以及前沿知识对教学准备与课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并增加对应的思考问题。在授课之前要明确课程进展计划,提前7~10d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对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准备,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讨论与查阅,围绕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3]。
3.以标准化病人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授课时先为学生讲授章节的重点以及教学目标,然后为学生提供讨论案例,学生在标准化病人基础上展开实践操作,根据基本知识与查阅到的资料来分析病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章节的重点内容[4]。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挑选的案例向学生提问,比如:“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应当做哪些准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查方法进行有效判定?在影像学上是否能够对患者病情作出精准判断?”等学生在标准化病人上进行实践操作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说明[5]。以肠梗阻为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与教学内容,标准化病人的剧本设计为62岁男性,存在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同时停止排便、排气2d。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存在腹部压痛与膨隆,能见肠形,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等,对其进行X线腹部立位摄影检查,同时在患者治疗后的第3d进行复查。在该剧本中,教师需要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临床查体等资料,能够初步诊断患者是存在哪些疾病吗?这些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产生该病变的机理是什么?导致该病变的其他可能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可能导致该疾病的病因。该疾病的X线存在哪些征象?对其进行X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患者病理生理学改变是什么?与病理学改变的联系有哪些?在诊断该疾病时,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时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三)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学习指标、对影像技术了解程度、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
考核成绩: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操作、专科理论、专科操作结合床边实践,两者均为100分制。
学习指标:包括理论知识、护患沟通、阅片能力、规范操作,其中理论知识为40分,护患沟通、阅片能力、规范操作各20分,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
影像技术了解程度:将其分为非常了解、了解、不了解。
职业自我效能感:包括教育要求、工作职责。
培训效果综合评价:包括加深理论知识理解、提高影像操作技能、提高主体学习能力、增强交流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四)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χ2检验;计量采取(x±s)表示,t检验;当P<0.05时,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均有差异,P<0.05,如表1所示。
(二)学生学习指标比较
学习指标比较,两组学生存在差异,P<0.05,如表2所示。
(三)两组学生对影像技术了解程度
观察组学生对影像技术了解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3所示。
(四)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
两组学生培训前自我效能感无差异,P>0.05,培训后出现差异,P<0.05,如表4所示。
(五)两组学生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组综合评价均高于常规组,P<0.05,如表5所示。
三、讨论
临床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输为主,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需要制定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医疗知识的快速更新[6]。将课堂知识转变为临床知识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传统带教中,通常是根据大纲来选择病例进行讲解,而学生通过笔记、实操等内容进行消化,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会限制学生的培养效果,因此需要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7]。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考核成绩、对影像技术了解程度、对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学生,P<0.05,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该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需要代入模拟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来提升实践能力,并内化学习知识与技能,提高影像技术[8]。通过模拟病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与标准化病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系统地掌握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摄影操作流程,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信心,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与应变能力[9]。除此之外,标准化病人能够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反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的操作压力,教师再给予学生实训总结,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0]。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提出相关问题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辨析与讨论,有助于学生综合认识问题。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思维,并且提高创造力,学生根据教师发放案例资料进行课前预习时,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与判断,同时在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协助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11]。学生根据临床病例对问题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探讨时,能够提供良好的临床环境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生在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的临床思维来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能够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并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影像技术,提升综合评价,值得临床将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新桂,赵振,卢瞳,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培养医学影像专业岗位胜任力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9):961-964.
[2]赵辉林,孙贝贝,所世腾,等.基于医学影像的3D打印和4D计算机后处理辅助教学方法提高心血管系统教学效果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6):16-19.
[3]帅桃,唐鹤菡,袁元,等.基于三维影像后处理可视化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8):1420-1422.
[4]李亮,周旺,张超学,等.新形势下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教学模式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1146-11149.
[5]李攀,张亮,侯攀,等.PACS系统辅助教学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7):830-833.
[6]向阳,宋丽萍,张欣,等.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核医学理论教学[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30-34.
[7]徐小玲,张月浪,师美娟,等.OSCE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79-1982.
[8]艾光勇,何晓静,李欣,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71-72.
[9]杨振兴,马渊,刘挨师,等.基于3D打印技术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本科教育的效果分析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S2):59-61.
[10]郑宵阳,万静茹,丛厚义,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对医学影像的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6):108-110.
[11]王萌,杨丽华,刘媛媛,等.培养医学影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效果[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4):426-42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