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评价中应用的计量学研究
作者: 黄婉霞 肖梅花
[摘 要] 为了解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状况和趋势,采用NoteExpress3.0文献管理软件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查重和提取相关信息,应用SPSS19.0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22篇,从2013年至2022年1月发表年份跨度为9年,年均发表量为2.4篇,发文数量基本呈增长趋势。作者合作度为3.6,基金资助率为45.5%,量性研究占90.9%,表明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研究层次、研究方法、机构与地区合作等方面仍需加强。
[关 键 词] 柯氏评估模型;护理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12-03
护理人才是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护理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衡量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重心定位的重要指标[1]。教育质量评价是护理教育质量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护理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模型(以下简称柯氏评估模型)是由美国著名学者Kirkpatrick 1959年提出,以受教育者为评估对象,根据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逐步递进的层次。见图1。
柯氏评估模型是常用于国外企业培训效果评估和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评估模型[2],有关研究表明将柯氏评估模型运用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提高学生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意识,有利于引导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3-4]。目前部分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与行业、企业的对接力度不够,跟不上社会对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计量学方法分析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评价中的应用状况、研究热点和趋势,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研究采用NoteExpress3.0文献管理软件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提取和查重。选择高级检索,在“题名”字段和“关键词”字段分别以“柯氏模型”OR“柯氏评估模型”OR“柯氏评价模型”AND“护理”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2年1月8日,检索出文献23篇,其中期刊论文22篇,学位论文1篇。经2名研究小组成员对检索的23篇文献进行审核后将22篇期刊论文纳入本次研究。
(二)方法
采用NoteExpress3.0文献管理软件对纳入的22篇文献提取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作者信息、在地区和机构分布、基金资助、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信息,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
(一)年度与期刊分布
本次纳入分析的22篇文献中,最早发表在2013年,发表年份跨度为9年,平均年发表量为2.4篇。2013年发表了1篇(4.5%),2014年发表了1篇(4.5%),2018年发表了2篇(9.1%),2019年发表了7篇(31.8%),2020年发表了3篇(13.6%),2021年发表了8篇(36.4%),基本呈递增趋势。发表在20种期刊上,期均载文量为1.1篇。其中在《中华护理教育》上发表最多,为3篇,其余在《中华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19种期刊上各1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6篇(27.3%),科技核心期刊2篇(9.1%),普通期刊14篇(72.7%)。
(二)作者与基金分布
纳入的22篇文献的作者总数为80人,单篇文献作者最多为8人,作者合作度为3.6,高于我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的3.43的指标[5]。独著文献2篇(9.1%),2名作者合著的文献5篇(22.7%),3名及3名以上作者
合著的文献15篇(68.2%),作者合著率为90.9%。获得基金支持的文献为10篇,基金资助率为45.5%。其中获得省级科研基金资助8篇,占获得基金资助文献总数的80.0%;市级和校级科研基金各1篇,各占10%。
(三)地区和机构分布
作者所在单位分别来自我国的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文量最多的是浙江省和山东省,分别为5篇,各占22.7%,其次是广东省3篇(13.6%),湖南省2篇(9.1%)。来自医学院校的有6篇(27.3%),来自医院的有13篇(59.1%),由医学院校和医院共同合作的有3篇(13.6%)。
(四)关键词和下载频率分布
纳入的22篇文献共有102个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柯氏模型”,为19次(18.6%),其中出现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关键词有14个(13.7%);出现频率为1次的关键词有88个(86.3%)。其中在CNKI平台上下载次数最多的论文是《柯氏模型在杭州市中医护理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下载次数为1373,下载次数在100次以上的文献有15篇(占68.2%)。
(五)研究类型分析
根据研究方法对纳入的22篇文献进行分类,综述性文献2篇(9.1%),量性研究20篇(90.9%)。在20篇量性研究文献中,德尔菲专家咨询4篇(20.0%),实验性研究7篇(35.0%),类实验性研究8篇(40.0%),非实验性1篇(5.0%)。按研究内容分类,研究或介绍护理教学或护理培训效果指标体系5篇(22.7%),医学院校用于评价护理教学质量3篇(13.6%),医院用于评价护理培训效果12篇(54.5%),介绍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教育效果评估的应用进展2篇(9.1%)。按学历层次分类,用于本科护理教育4篇(18.2%),护理继续教育3篇(13.6%),各层次护士培训15篇(68.2%)。
三、讨论
(一)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评价应用的研究仍有发展空间
本研究年均发文量数据显示,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起步较晚,文献的总数量较少,还处于起步阶段。从2013年至今数量为23篇,其中期刊文献为22篇。从2018年开始,发文数量基本呈递增趋势,表明护理研究者对柯氏评估模型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并在护理培训和教学中开展了应用研究。2014年郝艳青[6]开展了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丰富了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教育应用的研究领域。从基金分布情况可见,基金资助率为45.5%,获省市级科研基金资助占获得基金资助文献总数的90.0%,但没有获得国家级基金资助,表明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教育应用的研究获得了政府层面的基金支持,护理教育质量评价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层次仍有上升空间。
(二)机构、地区合作有待提高
对作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作者合作度为3.6,表明研究者间的合作趋势比较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篇文献研究机构数量1.31,来自医院的研究占59.1%,由医院学校与医院合作的文献只有13.6%,提示跨单位间的合作力度有待提高。护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医院、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后续研究中应重视加强医院与学校,学校与学校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医学院校开展了护理专业院校合作学徒制人才培养、院校共建护理实施基地等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了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7-8]。从发文数据可见,发文量最多的是浙江省和山东省,各占22.7%,其次是广东省,占13.6%,其他地区发文较少,可见柯氏评估模型应用于我国护理教育评价的研究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情况,因此跨地区合作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待丰富
从研究方法情况来看,量性研究占90.9%,尚未有质性研究的文献。在5篇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文献中,在初始指标体系构建时采用的是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的方法。质性研究是对某种特定现象的分析解释过程,揭示事物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9]。在构建初始指标体系时综合应用文献研究、质性研究的方法,有利于保障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尤其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指标。从关键词分布以及研究对象情况来看,目前柯氏评估模型尚未应用于我国护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护理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护士培养的重要模式,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第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应用型技能人才[10]。近年来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及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护理职业教育质量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护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国家有关提升高职教育质量部署的具体实践。今后可将柯氏评估模型引入护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追踪学生入学后在校、实习期间、工作后6个月以及工作后1年的学习、工作和发展情况。
(四)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和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从纳入的23篇文献的评估主体来看,多为受训者本人,很少包括服务对象、老师、同事等。360度评估法又称“全方位考核法”,是指由员工本人、同事、主管领导与服务对象等多方位、多视角评价员工的绩效[11]。因此,在护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可尝试采用360度评估方法,使调查对象除了护理专业学生外,还应包括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工作单位同事和主管领导,以及服务对象,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接受性[12]。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在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求得清晰、精确性的一种方法,是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根据多个评价因子,评定某事件所属等级、类别和进行决策的过程,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3]。有关研究表明,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儿科护理课堂教学质量或临床护理见习效果的评价,有利于克服传统方法的评价过程单一化、主观化的缺点,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14-15]。因此,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护理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操作意义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柯氏评估模型在我国护理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研究层次、研究方法、评价方法、机构与地区合作等方面给予加强。
参考文献:
[1]张翠.构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
[2]章义.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新探索[J].当代继续教育,2015,33(5):88-91.
[3]薛媛媛,班俊坤,法天锷.柯氏评估模型在护理培训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92-1196.
[4]Sarah Yardley, Tim Doman. Kirkpatrick’s Levels and Education Evidence[J].Medical Education,2012(0): 97-106.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
[6]郝艳青,孙铮.基于柯氏模型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9):645-649.
[7]周海波,蔡艳芳,黄淑仪,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6):13-17.
[8]张扬,高正春,李娟,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四方融合”与“三个一体”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54-55.
[9]现象学研究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60.
[10]孙永波,宗美娟.关于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6):811-815.
[11]姜彬.360度绩效评估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3):60-61.
[12]谭贻群.360度评估法在大学生创业资源整合中的应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5):27-30.
[13]蔡祺祥,翟胡萍,王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专利转化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42(4):497-502.
[14]黄婉霞,张梅珍,贺艳,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16,30(1):70-72.
[15]项颖卿.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40-34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