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作者: 李丹[摘 要]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角色,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如何打造道德高尚、素质优良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讨论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新时代;思政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3-0161-04
一、引言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评价的第一要义。但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少数青年教师存在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情感、道德淡化的情况,在公共场合及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发表不妥言论,或是被曝出有违师德师风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也让整个教育行业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高校青年教师正在成为高校师资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培养与时代接轨人才的主力军。因此,有针对性地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分析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接受能力强
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时期的高校教师,其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新鲜事物和理念的理解能力也更高。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通过网络的连接,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喜好、思想等方面更接近,加之与学生年龄差距小,很容易走近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更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和朋友关系,从而更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自我意识强
出生于社会环境相对良好的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鲜明的独立个性,多追求自我满足感,相对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此外,高校青年教师中多数是应届毕业生,一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时间,工作初期会存在职业不清晰、育人意识不强等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会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因为长期在大学中学习,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通常存在对个人的成功期望值过高,想法过于理想化,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务实精神。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由于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师德自律意识,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逐渐缺少教书育人的热情和专注度,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从而出现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的师德失范现象。
(三)思想多元化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人们能接触到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思想与思潮,这也催生了人们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历较高的一个群体,多元的教育经历、学科背景和地域等也造就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多元化。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大众的,高雅的、流行的,群体的、个体的文化流冲击着具有敏感触觉的青年教师群体,该群体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会更加立体、包容和开放,价值体系也更加多元、开放和自由。这也造成该群体教学理念、育人取向、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社会负担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城市高房价、高物价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生存压力。作为高层次人才,高校教师与其他行业相比,收入较低。对于新招聘的普通教师,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补贴上没有特别多的优待。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还是依靠工资生活,再加上独生子女的身份也加大赡养父母责任压力,想靠基本工资和一些津贴来实现购买住房,维持生活开销,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入职初期会有较大的生存压力。二是科研压力。高校青年教师年纪较轻,在刚开始工作时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但也正因为年轻资历有限,相关课题研究较少,无法顺利地获批高级别项目,没有相应的项目支撑,也较难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初期会存在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不一致的问题,部分青年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如果无法合理地看待和调整,可能会出现心理失衡,从而影响职业认同感和信念感,也就无法更好地给予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健康人生方面的指导。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现状
(一)政治素养不足
一些高校教师只注重提高学历,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不够,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不精,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受社会上价值多元化的思想影响较大,自我修养不足,忽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培养,表现在思想上对政治学习的排斥和不重视,对政治理论缺乏系统性的深入学习,缺乏“课堂思政”育人意识,只是片面地停留在教授专业知识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欠缺,对一些社会现象没有正确认识之前就轻易发表不妥言论,错误引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将自我价值实现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学术风气欠佳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学生的任务,还需要进行科研,承担着较大的科研压力。有些青年教师为心仪的职称,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部分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在学术研究上有待提高。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为人师最重要的是先“立德”,教师的师德师风会映射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价值观等方面,将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存在不严谨甚至错误的学术成果,一旦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会妨碍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传递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实现学生的人格培养,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自觉性。而高校青年教师因为年龄和经历,比较贴近青年学生,与学生接触得也较多,对学生的影响也较为深刻,特别是在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行为方面,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如果有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意志力不够坚定,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迷失方向,也就无法在学生面前树立典范,无法很好地培养具有社会认可品质的学生。
(三)开拓创新精神缺乏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自身无法合理地看待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另一方面在入职前没有得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实效性的培训,没有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找到乐趣、激发动力,导致其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这种较低的职业认同感催生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文内容的讲解照本宣科,未重视对学生知识拓展学习、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的培养。不注重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没有探究式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量身定制,从而教学效果较差。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一)发挥楷模示范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与引导
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国内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讲好师德师风故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除了大力宣传荧幕上的高校教师楷模,也要积极从教师队伍中挖掘在爱岗敬业、爱生育人、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表现突出且品质优秀的教师,通过评比、嘉奖、宣传等方式树立高校教师楷模形象。骨干、资深教师身上丰富的教学经验、特有的人格魅力以及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能给青年教师带来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引领更多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师德素养,成为真正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优秀教师。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大,还要注意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对于那些有损教师尊严的不真实的负面报道要进行监管,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充分发挥微博、知乎、抖音等媒体平台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影响,通过在线访谈、微博评论、抖音直播等方式,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尤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媒体,形成媒体宣传强势,从而净化舆论媒体环境。
(二)端正学术风气,加强青年教师学术道德建设
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杜绝抄袭剽窃,保护他人知识产权,要树立服务社会的强烈历史使命感。高校要充分利用教师入职培训和实践的其他各类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伦理教育,线上线下开展全方位的科研诚信教育,优秀典型和楷模的宣传,引导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明确学术诚信的“道德底线”思维,自觉抵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主动将自律的道德力量内化,形成道德自律,坚持道德底线,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树立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成为一名有尊严、诚实、求真的人民教师,为国家和人民培养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
此外,高校还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做到科学、可靠、有据可循,避免出现“重业务、轻道德”“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不能只把教学和科研当成评价教师的标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质建设在教师考评体系中的灵魂地位。另外,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一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学术科研过程都要严格把关,在各类竞赛评审、毕业、职称评定答辩中,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制定合理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学术不当行为。
(三)加强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素养很有必要。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要避免培训形式单一、内容老化、脱离实践、不追求效果,要将师德师风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青年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树立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培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积极组织高校青年教师定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外,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组织各级各类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重要论述精神,使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增强教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二是党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加强自我的政治修养,用先进理论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政治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进行自我剖析,让政治理论成为高校青年教师塑造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武器。此外,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要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解决问题,并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中央对教师的正确领导,并坚决守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政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