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

作者: 魏军吉

【摘要】以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引,小学课堂要重视体育教学的全面深入推进,切合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的需要,提高学生运动意识。立足体育课堂,培育学生健全心理品质,这是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深度落实的有力一步,但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在体育教学中极易出现各类安全问题,这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对各类体育课堂常见安全问题有效规避,指引学生掌握正确应对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现从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问题规避的重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一些常见安全问题,分析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  安全问题  规避  应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1-0148-03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度推进,当前小学体育非常重视加强体育运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校也在开足开全体育课程的同时,设置了阳光大课间、社团活动等多元形式,把握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引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极易出现挫伤、扭伤、磕碰等安全事故,所以小学体育课堂推进安全育人,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教师要能立足课堂对学生给予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规避的重要性

(一)可有效提高课堂育人质量

以新课标为指引,小学体育教学的课时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小学体育课堂,推进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对各类安全问题有效规避,成为保障学生身心安全,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一步。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就要通过反复的引导,有效的说教,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安全。同时,在体育课堂之外,也有一些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规避意识,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同时,建立更强的安全认知,并让学生做好一些安全防范措施,这样可以对一些安全隐患有效规避,促进学生做出及时的调整,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可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以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引,小学课堂推动体育教学有效落实,可与文化课程有效呼应,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进步。重视安全问题的规避,提高学生应对意识,让学生从思想层面对体育运动中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预防,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安全认知的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应急避险的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健康意识。这样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推动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衡提升,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对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信念教育建立认同,从而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认知,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促进学生对体育正确认知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于蹦蹦跳跳层面,将体育课堂当成是单纯的体力锻炼,在体育训练中学生有很强的排斥被动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存有逃避体育、不爱运动的心理,并出现了肥胖、驼背等各类问题,这些都影响了体育课程综合育人效果的发挥。立足小学体育课堂,加强对安全问题的规避教育,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体育课程所学知识来规避危害。结合体育育人工作的开展,教学生一些运动技巧和省力方式。真正融合体育教学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有更强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掌握了足够的体育安全知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享受运动过程,游刃有余展示自我,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成就体验。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及其发生原因

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体育课程充满兴趣。与此同时,在小学体育教学落实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强度大以及一些体育器材使用不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学生身体损伤,产生各类安全问题。现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频发原因进行有效分析。

(一)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小学体育课程与普通的文化课程带有显著不同,在教学工作中,既需要师生有效互动,更需要推进有效的项目实践。而且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综合体能、核心力量、肢体灵敏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还有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指导置若罔闻,按照自己的想法锻炼,这些都会导致在体育课堂上各类安全事故频发。

(二)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既需要学生肢体有效配合,更要以学生充分热身为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良好的课前准备环节。尤其是热身运动,必须做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学生可能在运动中产生的扭伤、韧带拉伤等问题。但当前很多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时,并不能积极主动全面参与,还有一些学生有很强的求胜心理,肆意尝试一些大幅度动作,瞬间的激烈运动增加了身体的负荷,也极易产生各类安全隐患。还有一些学生有既往病史,但是没有在体育教学中提前告知。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如何以生为本做好扎实有效的准备活动,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项关键问题。

(三)运动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对运动器材的依赖度也比较高,在小学体育授课工作开展的同时,必须定期对运动器材进行检修,有效更换一些老化松动的器材。但当前小学育人工作开展中,一般一名体育教师负责多个班级授课任务。教师教学负担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器材的检修,这就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出现运动器材安全系数不高、运动器材老化、螺丝松动、运动器材出现倒刺等现象,这些都极易损害学生稚嫩的皮肤。还有可能因为使用不当,出现其他安全隐患,运动器材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师对学生身体状况不了解

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一个综合性了解,哪些学生适宜做哪些运动项目,哪些学生不能进行过量运动,哪些学生身体柔韧性较好,但力量不足,哪些学生速度突出,耐力欠缺等都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推进因材施教科学育人,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但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往往采用统一模式来授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提高学生运动热情,但是对于其中一些身体有特殊状况的学生而言,难免会因为运动强度、运动项目不匹配而产生各类安全问题,对学生来讲比较危险。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想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规避,需要教师统筹策划、规范引导,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同时,从细节入手做好安全检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开展。

(一)优化观念引导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要想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规避,必须先从学生方面入手,对学生做好有效的安全意识引导,提高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规避能力。让学生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能推动体育教学安全育人。首先,从教师方面入手,要在教学正式展开之前就将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一些安全问题做好检查。结合器材的使用,教师要将安全操作方式有效告知学生,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篮球场看到的一些小石块、碎砂石等,就要引导学生有效捡拾,防止在奔跑跳跃过程中不慎滑倒。在教学工作开展中,首先让学生做好有效的安全准备活动。譬如,在着装方面,要让学生穿运动裤、运动鞋,不能带尖锐物品,也不能穿一些带长绳索的服饰。立足教学过程,教师也要渗透学生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活泼好动,难免会出现打打闹闹的问题,在自由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对这些方面有效认知,避免学生肆意打闹,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奔跑造成自我及他人的安全损伤。此外,立足课堂还要增强学生自身良好的纪律意识,避免学生推搡拥挤。要让学生排队进入场地,运动器材轮流使用。通过有效的安全引导,将一些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提高学生安全认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完善教学准备确保体育活动顺利开展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进行有效的准备环节,是增强安全育人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工作正式落实之前,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做好多方面的热身运动,让学生以充分的热情开展准备活动,投入学习过程,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对安全教育建立认同感。在课前热身环节,教师要以规范性引导,让学生充分热身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通过慢跑让学生身体热起来,也可以融入一些节律性舞蹈,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让他们乐趣互动。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在身体方面做好准备,并进一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可以为新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热身工作准备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些反应力、灵敏性、柔韧性训练。通过寓教于乐,激活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反应灵敏度,可以更好地推进课堂高效育人。

(三)及时检修做好体育器材的维修与更换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对运动器材的依赖度比较高,为了预防与规避各类安全问题,在教学活动统筹策划的同时,教师要让学校安排指定的维修人员进行运动器材的有效维护检修,提升运动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以体育课堂中常见的双杠器材为例,这类器材长期暴露于室外,受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生锈、松动等问题,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器材进行检查,确保器材完好无损,让学生使用器材开展体育锻炼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还有一些运动器材,如小垫子、乒乓球拍等,都属于体育课堂中的一些常见耗材,在学生反复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损坏。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对运动器材进行检修。从保护学生安全的角度,及时发现运动器材的一些损坏,上报并安排器材的调换。同时要提醒学生,对于体育课堂上一些常见器材要有效保护,避免肆意损坏或到处丢弃。如果因学生操作不当致使运动器材产生损坏,也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体育课堂的各类运动器材都要正确使用,及时维护,定期更换,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训练的安全系数。

(四)以爱育人示范引导,增强学生保护意识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是学生的安全守护人,而学生在与教师面对面接触中也会受到多方面的熏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课堂教学综合效果,教师要坚持以爱育人,从引导示范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结合运动内容,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情特点,推进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能学有所获。尤其是在一些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或有其他安全问题时,更不能肆意开展训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情推进差异化教学。以篮球为例,对于一些篮球基础较好,体能素质较优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而另外一些运动基础欠缺,对篮球技能掌握不够充分的学生,教师也要做好科学引导,防止学生出现运动损伤。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对篮球训练的兴致不高,教师可以从兴趣引导的角度设计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在心理层面,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例如,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一定的抗拒心理,他们自身情绪比较低落,在体育训练中就极易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坚持以爱与人真诚沟通,了解学生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能融入体育锻炼过程。如果学生是因为身体不适而不便说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有效观察,及时与他们交流。通过早发现,早处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循序引导,团队协作,提高学生挑战应对能力,融合体育教学过程,让学生自我保护,有效规避各类安全隐患。

总之,在小学体育育人过程中,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带有一定的突发性与复杂性。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体育教学育人效果的角度,教师要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处理,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坚持以爱育人,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工作,对体育教学中各类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有效规避,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推动体育教学活动高质量落实。

参考文献:

[1]韦兴胜.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规避与应对措施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3):108-110.

[2]徐鸿宇.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智慧,2022(32):87-89.

[3]李榕榕.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措施[J].亚太教育,2022(11):85-87.

[4]陈振洺.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20(1):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