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作者: 龚红青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形成系统的阅读思维,养成阅读习惯,逐步形成阅读鉴赏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取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正是要借助整本书阅读的优势和价值,让学生因整本书阅读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明白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然后从教学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研究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7-0118-03

一、前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与写作教学一样,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因此,教师也一直在研究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指导学生阅读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一本完整书,然后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点研究整本书阅读指导原则和方法,研究符合小学生实际学情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稳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其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准备与其阅读能力和水平相符的一本完整的书,让学生在有目的性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突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专注地进行整本书内容阅读理解并记忆阅读内容。整本书阅读有着清晰的框架结构,高潮布局合理,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整本书阅读中理清书籍的框架结构和布局方法,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学习兴趣。二是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的文化知识持续性丰富,继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锻炼阅读思维、提高文化素养,为后续写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做好铺垫。三是整本书阅读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分析,此时的阅读思维将持续活跃,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是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教材中的课文多篇幅短小,或者是某一本完整书籍的节选,阅读理解存在一定难度,但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将从单篇或者节选阅读进入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不仅阅读视野逐渐开阔,阅读空间也会明显扩大。五是学生因整本书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整本书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高潮迭起,可以持续性地抓牢学生的阅读目光,促进学生每日按时阅读,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整本书阅读也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阅读书籍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而不断培养和提升,顺利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设置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是极为突出的,教师也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应试教学思想和压力的存在,致使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以必读科目存在,并没有正式纳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所以教师也只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提及整本书阅读,简单讲解一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游离在正常课程教学之外。因此,应重视设置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程,让学生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然后有效阅读。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小学语文课程设计及教学大纲两方面综合分析,然后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安排到课程设置中,让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写作、基础知识等教学任务同分一学期的教学课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提高,所以语文课时的安排也会因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课时数量会从低年级的一周8节逐步减少,一个阶段减少1节,至高年级变为一周6节[1]。此时,教师可依据课时安排合理分配语文教学任务。因整本书阅读与单篇文章阅读有着明显的时间需求差别,所以教师需要考虑到整本书阅读的时间需求,继而将整本书阅读课时安排在周末放假前,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与此同时,教师依据整本书阅读的难度和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果,合理安排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整本书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接受教师的专项阅读指导,最终在方法学习和阅读指导的帮助下成功培养形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交流

语文是一门专门学习汉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人文学科,需要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提高阅读兴趣,开阔阅读视野,活跃阅读思维,继而顺利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因此,组织学生整本书阅读交流很有必要,教师应不断探索研究适合于班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交流方式和路径。例如,在《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从整本书阅读交流的优势和价值入手,对班级学生的阅读实际学情进行分析,然后探索出小组合作阅读是一种便利的阅读交流方式,可在班级中推广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班级学生按照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等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合作阅读小组。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名学生担任阅读小组组长,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进行整本书阅读。为增强学生之间的整本书阅读交流兴趣和效果,教师可鼓励学生组成“线上+线下”的合作交流团队,线上合作交流可依托于微信等社交媒体实现,由小组长组建整本书阅读微信群,然后邀请小组成员加入群聊,每日定时定点交流整本书阅读心得和想法;线下合作交流则可依托于班级的阅读课堂或者是课间时间,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选择适合的位置和时间分享阅读收获和感想。在整本书阅读交流过程中,小组长起到的交流启发作用是很强的,所以教师需要与每个整本书阅读交流小组的组长沟通交流,针对每个小组的整本书阅读交流实际情况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让小组长知晓如何在小组中带领成员互动交流,深入探索整本书阅读内容,高效率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因整本书阅读交流而增强阅读兴趣和热情,提高阅读能力,养成整本书阅读习惯[2]。总之,无论何时,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和启发作用都必须充分发挥,适时介入,适时退出,这样才能起到整本书阅读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

(三)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情况,应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核心思想,然后在教学指导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持续性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阶梯性地活跃阅读思维,始终以良好的阅读兴趣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在《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看法和感想。然后了解到导致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降低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接着再针对具体情况寻找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方式和方法。最终教师在分析调查结果后确定整本书阅读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如,前期会因为整本书的阅读内容较多,不愿意阅读而难以产生整本书阅读兴趣;中期会因为只关注故事情节对其他描写不关注而导致前后故事衔接效果不佳而逐步失去阅读兴趣;后期会因为知晓了故事的结局而将阅读兴趣放在其他整本书阅读上,出现虎头蛇尾的阅读状态。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依据不同时期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形成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之法[3]。如,在阅读前期,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游记》改编的电影、动画片、电视剧等片段,吸引学生关注目光,继而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期,教师可组织角色扮演课本剧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从而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并探究自己扮演的角色人物形象和相关的故事内容,继而持续增强整本书阅读兴趣;在阅读后期,教师可组织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并准备一些活动奖励,激励学生重新翻开书籍,重新梳理性阅读,活跃阅读思维,既丰富阅读积累,又持续性增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

(四)指导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

若想养成整本书阅读习惯,并在整本书阅读中获得丰富的阅读收获和成果,那么学生必须要有科学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并按照阅读计划有序持续性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情况以及阅读方法和计划的情况有所了解,然后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阅读能力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并且要严格按照计划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例如,在《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在全面性地了解当前班级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程度的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进行整本书阅读计划制订的指导教学[4]。首先,教师将《西游记》这本书的具体情况介绍给学生知晓,然后将每个章节的大致内容以简单的语言说明,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整本书有一个清晰了解。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自行制订一个整本书阅读计划。此后,教师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计划收集上来,了解学生的阅读计划制订情况。教师从学生制订的整本书阅读计划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计划很合理,但也有部分学生的阅读计划明显过于“急迫”,很难实现深度阅读。于是,教师从学生制订的阅读计划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计划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学生如何优化自己制订的整本书阅读计划。如,《西游记》这本名著的阅读难度中上,共有20个章节,那么按照每天阅读的要求制订计划时需要确保每天都可以阅读,可依据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部分的难易程度合理调整阅读量,将每天的阅读计划安排在1~2章,若阅读时间充足,阅读兴趣高涨,那么可多增加一个章节。这样安排后,一周就可以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五)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

小学生性格多活泼好动,也愿意主动分享自己都有哪些阅读收获,那么教师可借助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定期组织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分享活动强调学生自愿、自觉、自主,所以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前应进行分享活动预热教学,让学生以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为荣,进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有效阅读,积极做笔记和反思。当教师观察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都有所收获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那么最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例如,在《西游记》这本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之初就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规律分为若干合作阅读小组,然后组织学生按照阅读小组制订的整本书阅读计划有序阅读,此时,小组学生可在小组中进行组内的整本书阅读分享和交流,持续性地增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保质保量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在小组合作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持续性关注学生的阅读收获和成果,然后定期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活动主题可在整本书阅读前就确定,也可以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一段时间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感想再行确定。总之,教师必须要突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主体,要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有权决定分享主题,分享形式[5]。如,在整本书阅读中期,班级学生一致同意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那么教师就可以依据当前的整本书阅读进度,组织学生确定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主题为“齐天大圣”,学生依据这个阅读分享主题重新梳理阅读内容,整理阅读收获,这样就可以在整本书阅读分享环节有优秀表现,整本书阅读兴趣和动机持续增强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也会持续性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突出,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阅读空间,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所以,教师需结合阅读教学实际情况,研究适合于班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策略,让学生因整本书阅读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教师因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思维逻辑,最终整体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鲁伟娟.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0):38-41.

[2]张玉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亚太教育,2023(12):145-147.

[3]王棋.小学语文低学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3):71-74.

[4]刘丽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微[J].基础教育论坛,2022(17):47-48.

[5]常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2(2):47-4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