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董宣巴才让【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任务,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识字能力,才能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生字词,为有效阅读做好铺垫,为写作练习打好基础。但从目前的小学识字教学现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可以完成识字任务,但拓展性的识字学习兴趣不高。简单而言,学生只学习课本上的生字,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课文中的生字。为有效改变这一识字教学现状,教师可在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以趣激学,促进学生主动识字,提高识字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趣味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8-0100-0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做好铺垫。趣味识字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识字游戏及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汉字,提高识字兴趣和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当前的识字教学现状及趣味识字教学措施进行分析,明确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应用的注意事项,最后再研究行之有效的趣味识字教学措施,整体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趣味识字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各种趣味十足的识字游戏及识字活动中轻松地学习记忆汉字,提高识字兴趣和效果。虽然趣味识字教学价值和优势突出,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才能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和效果增强的目标。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趣味识字活动。小学生年龄小且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不能设计趣味性大于实效性的识字游戏,否则学生很难将注意力放在识字方面;同时也不能表面是以趣味为元素设计识字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还是以大量的识字书写教学为主,影响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应结合现实生活布置趣味识字作业。小学阶段需要学习并记忆的汉字多与现实生活有关,所以教师应将趣味识字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利用现实生活经验及已经学习掌握的汉字进行新汉字的学习与记忆。最后,教师应注意充分运用音、形、义紧密结合的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从而发现识字魅力和规律,提高识字效果。总之,趣味识字教学方式必须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因趣味识字而对识字产生持续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即使教师没有进行识字教学,学生也能主动积极地识字。
二、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游戏优势特点,开展趣味识字活动
游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可让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学习并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教学措施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及特点,如游戏的竞争性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的故事性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和热情,游戏的互动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识字效果。在“找字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找字”的游戏优势和特点开展趣味识字活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教师将班级学生随机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成员数量及识字水平大体接近,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找字游戏,哪个小组中找出的目标汉字最多则获胜,获胜的小组可集体加一分,找出汉字最多的成员也将多加一分。这样的游戏规则既会增强小组的竞争意识,还会提高小组成员的找字积极性和主动性[1]。在找字游戏中,需要学生寻找的汉字必须是生字,这样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记忆游戏中出现的生字,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这个生字。教师也可以“生、平、走、飞”等汉字设计趣味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时记住这些汉字。在趣味故事游戏环节,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互动“猜猜猜”“找找找”等游戏环节中,加强对生字的认知与记忆,增强学生识字效果。利用游戏优势特点开展趣味识字活动,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常应用的一种活动模式,也是最能取得识字教学成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持续性地创新趣味识字游戏开展形式及内容,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识字热情,让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识字学习和记忆,为后期学生自主阅读奠定扎实基础。
(二)结合现实生活资源,布置趣味识字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及素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识字教学同样如此,所以在趣味识字教学中,也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资源布置趣味识字作业。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进行作业布置改革创新,要落实减负提质增效要求,减少书面书写作业,多增加一些实践型作业。那么在趣味教学措施应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一改传统的书面作业布置形式,转而布置趣味性强的实践型识字作业。例如,在识字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强化记忆已经学习过的汉字,同时让学生明白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让学生对识字教学价值和重要性有新的认知,最终主动自觉地进行汉字的学习。那么,教师可以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已经学习过的汉字,并且举例说明。具体的作业要求有三:一是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汉字,如牌匾、路标、宣传语、说明书等中出现的汉字;二是不需要书写,但需要以述说的方式说一说自己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汉字,这些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什么。至少需要列举三个及以上的汉字,且这三个汉字不能在同一个场景中出现。如“牙”这个汉字在牙膏包装上出现就不能再列举上面出现的“刷”等汉字。三是总结识字目的和要求,以及自己的识字感想与做法。为保障趣味识字作业教学效果,教师应安排一段时间检查学生的识字作业完成质量,从学生的识字作业完成情况中了解学生对趣味识字作业的完成兴趣和热情,确定识字效果[2]。总之,趣味识字作业布置的作用和价值是很高的,但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着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因趣味识字实践作业的完成而对识字产生兴趣和热情,并持续性复习巩固所学的汉字与汉字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与素养。
(三)凭借汉字结构特点,组织趣味识字教学
汉字是中国特有文字,是我们祖先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为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结构,且造字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具体表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汉字的结构特点及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在识字中发现识字规律与本质,进而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最终扎实地进行汉字的学习与记忆。例如,在形声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形声字组织开展趣味识字教学。如“园”这个汉字就是典型的形声字,其外面的“口”是“形”,内里的“元”是“声”,组合在一处就是一个形声字。教师继续列举:“樱”这个汉字左面的“木”是形旁,右面的“婴”是声旁;“篮”这个汉字的上半部“■”是形旁,表示这个“篮”是一个竹制物品,下半部“监”是声旁,等等。教师列举几个汉字后,引导学生回想自己都学习过哪些象形汉字,说一说。这时课堂上将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一问一答交流中让学生形成识字自信,增强学生识字效果。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将形声字拆成两部分教学,既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形声字的字理构造,还能让学生在趣味拆字活动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字意的理解能力。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有很多,当学生对形声字的字理构成有充分认知理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形声字的构成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将发现形声字有很多种形式,如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外声内形等[3]。此时教师可将班级学生按照学生归纳的形声字结构形式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说出至少30个自己小组归纳的形声字结构形式汉字。最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检验识字结果,促进学生识字收获增多,识字效果增强。此外,教师可以按照形声字的识字教学方式进行其他汉字结构的教学,都将取得显著识字教学成效。
(四)营造趣味识字氛围,活跃学生识字思维
通过创设趣味识字情境营造识字氛围,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识字注意力增强,有效活跃识字思维,进行字义、字形、字用的综合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充满趣味性的识字情境很有吸引力,于是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识字情境中,产生识字情绪,情绪影响情感表达,情感表达丰富时,识字氛围会自然形成。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结合识字教学内容合理创设趣味识字情境,营造趣味识字氛围。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学中,教师发现本堂课的识字教学内容符合趣味识字教学原则与要求,可以借助本堂课的识字教学内容创设趣味识字情境,营造识字氛围,由此活跃学生的识字思维。教师先分析课文中的识字任务和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池塘”“头顶”“尾巴”“脑袋”“乌龟”等词语,接着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水平进行总结性分析,确定以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识字情境教学方式,以此方式创设的情境来营造趣味识字氛围,活跃学生的识字思维。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动画版的“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因动画视频内容而快速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与内容。此时课堂上会因故事情境和背景音乐而对课文内容产生阅读兴趣和想法。于是教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内容。学生发现有些生字不认识,并不能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4]。于是,教师继续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微课视频,此视频内容中会增加生字卡片内容。如当小蝌蚪出现在画面中时,小蝌蚪的旁边会出现“脑袋”这个汉字,当小蝌蚪在池塘中找妈妈时,池塘旁会出现“池塘”这个汉字。于是学生会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同步记忆这些汉字及其对应的事物,让学生以联想记忆法学习掌握汉字,活跃识字思维。
(五)优化识字教学评价,提高趣味识字质量
教学评价应全面贯穿于整个识字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因评价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因评价找到自己在识字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再因评价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整体性提高趣味识字质量和效果。传统识字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体单一,效果一般,教师应针对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在评价中融入趣味元素,充分发挥评价的优教促学作用[5]。例如,在“添一笔”趣味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在趣味识字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且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如教师给出“王”这个汉字,要求学生“添一笔”,变成新的汉字。一名学生在趣味识字活动中的表现很积极,连续说出了“玉、主、丑、丰”四个答案。此时,教师应给予表扬性评价:“非常好,从你在‘添一笔’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你很认真地识字,并且发现了识字规律和方法,继续努力,相信你的识字量会因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断丰富,加油!”另一名学生在趣味识字活动中的表现一般,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只参与了一次“添一笔”。教师给出“日”这个汉字,要求学生“添一笔”,这名学生给出“电”这个答案,后续没有再说出新的汉字。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虽然你没有其他学生抢答的速度快,但是你给出的这个‘电’字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个字很容易被忽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你的汉字储备很多,希望下一次的识字游戏要积极参加,老师很看好你哟!”总之,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要以鼓励、激励、正能量为主,要让学生因教师的评价而对识字产生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每一次的识字学习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识字质量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分析可知,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应用价值很高,可以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趣味识字活动,结合实际布置趣味识字作业,等等。只有遵循趣味识字教学有效性原则,才能立足实际研究可行的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的应用策略,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识字动机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识字效果增强。
参考文献:
[1]汪佳琳.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23(1):182-184.
[2]王小丽.浅析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数据,2022(6):153-155.
[3]董蓓.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10):17.
[4]李素素.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华夏教师,2019(17):30.
[5]牟莉芬.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6(11):105.
作者简介:
董宣巴才让(1977年10月—),男,藏族,甘肃天祝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