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

作者: 郑秋月 弓璠

收稿日期:2022-09-05               修回日期:2022-09-22

作者简介:郑秋月(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研究”(20YJA710047);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19KSB006);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地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21406)

  要:诚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越来越成为人与人交往不容忽视的道德品质。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更应该成为诚信的典范,研究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意识到诚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待进一步推进,分析其融入价值,进而提出相应促进融合的路径与对策,为新时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素养、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诚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1-0000-03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1]。诚信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绵延至今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更是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诚信水平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诚信体系建设。因此,新时代高校需要将诚信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认识到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推进,了解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深入培养大学生诚信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达到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一、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

进入新时代,将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涵养诚信精神,有助于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源头活水,也有助于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做出积极贡献。

  • 有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青年大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是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进动力,也是大学生不断奋进、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将二者相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涵养高尚品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理想信念一方面可以看做是一种意识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人对外界做出的一种承诺。试想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高尚的诚信道德素养,在关键时刻,他是很难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奉献自身力量的。因此,高校将诚信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党和国家服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 有助于大学生价值养成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养成是其人生起航的“压舱石”。将诚信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时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其人生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伴随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要时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情操,培养诚信守信的优良道德品质,不断坚定自己的远大理想信念,增强责任和担当,提升自身价值,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宣传者、执行者。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将诚信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修养自身、健全人格,顺利完成学业、推动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有助于大学生文化传承教育

文化传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液”。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2];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更是重申了文化的重要性,提出我们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文化强国。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一直传承至今的高尚道德品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推动诚信守正创新,注入新时代的新血液,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鱼龙混杂,不断透过互联网向高校灌输,这样必然会造成部分不良文化在学校传播开来,从而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因此,要积极主动将诚信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增强优秀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感召,丰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抓手,引起大学生对诚信的重视以及促进诚信的校园建设,从而也使诚信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向

诚信作为以德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也随之而来,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只有了解了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进行实践进路探究奠定基础。

  • 部分高校对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度不够

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当前实际际工作开看,部分高校对于诚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诚信的融入有一定欠缺,这样就会造成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内需力不足。部分高校的课程编排并没有专门安排诚信教育的部分。今后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开设“诚信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课程,其他学院也可以多开设一些与诚信相关的系列讲座以及选修课等,而且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诚信教育题库测试等,这样能使大学生系统学习和研究诚信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其次,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诚信的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较为陈旧,对于将网络、信息平台与课堂讲授内容相结合并灵活运用等新方法的重视还不够,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培养诚信品质和了解诚信知识。只有意识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推进诚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 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

针对已经开设诚信相关德育课程的高校,也会存在部分不足,例如部分高校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上课仍然采取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将诚信相关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以此来应付考试,造成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使得诚信在课程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少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实社会状态相结合,或选取的案例相对比较陈旧,对于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最新的诚信道德正反面案例联系比较少,没有营造出浓厚的诚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环境氛围,这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都会影响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德育建设,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意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体现。在体现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在知识理论方面指导学生学习诚信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对诚信的理论认识方面不断深入认识,还要教育大学生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怎样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素养,要让学生在实际的日常交往、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时刻展示自身的诚信品质,让学生逐渐体会到诚信在日常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关活动让学生来讲授自己亲身经历的诚信故事,以此来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丰富诚信文化产品的供给。只有重视一定的实践性,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诚信道德品质,才能在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达到满意效果。

三、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性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修身立业的根本,大学生养成高水平的诚信素养,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因此,面对当前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强可操性。

  • 课程育人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要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当中,设立相关诚信专题,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宣传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的重要论述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最新实际案例来进行诚信价值观教育、诚信美德教育、诚信社会公德教育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增进理解,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了解诚信的行为规范,不断探索诚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增强大学生的德育建设。其次,高校可以开展专门的“诚信德育讲堂”,除了本校优秀教师开讲之外,还可以“引进来”国内外知名专家、优秀校友等来开展诚信主题系列讲座,不同的学院也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将自己本学院的专业知识与诚信相联系,开展论坛或者讲座等,深入阐述诚信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脉络等,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效果。最后,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让学生将诚信理论与诚信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实践育人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时代新人要把握好当前的时空境遇,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与世界接轨”[3]。实践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好途径,只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将在实践教育中所获得的理论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科学验证,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可以结合校级或者院级的学生会和社团等来举行适当的诚信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以书法、绘画、剪纸、新媒体视频等的艺术创作为载体,传播诚信文化、弘扬诚信精神、讲述诚信故事的活动;诚信经典朗诵活动;编排“校园贷”“诚信抗疫”“诚信考试”等与诚信主题相关的音乐剧等,提高诚信德育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让学生来出演贴近自己生活的诚信,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发挥校园媒体以及公众号的作用,开设诚信相关专栏,创新诚信教育载体,提升诚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自觉行为,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