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学生的英才养成方法

作者: 胡水

“路人”学生的英才养成方法0

过于渺小的开始

坦诚而言,听到上一届英才计划优秀学生侃侃而谈时,内心生出一种“我不配”的感觉,这是我在2023级英才计划初期举办的冬令营中最大的感受。自己的知识储备犹如沧海一粟,学长的分享鲜能听懂,入围面试时对专家的提问束手无策……以上种种情况加剧了我对英才计划培养的“恐惧感”。当时以为,我只能混迹人群,求稳过关了。因此,在导师要求我们确立研究课题时,我选择了雪藏初定方案,交了一份与同学思路近似的文档上去。

但与其他同学一样,我心里也有颗种子,希望自己能在计算机领域有所长进,能帮助身边的老师与同学,至于更大的梦想,也许与现在的我还搭不上边。

事情开始起变化

不久后,导师希望我能选择更适合的研究课题,并推荐了几个前沿领域。令我惊讶的是,其中关于ChatGPT的研究点与我的初定方案如出一辙。我立即找出原有方案,并进行了修改整理。

方案大致如下:我从高中英语听力测试获得灵感,希望可以借助自然语言文本处理技术,生成针对特定语块的个性化英语听力题目,从而替换传统的固定套卷练习,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在这一方案中,合理使用新兴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能同时提高有效性与实时性。

会上,导师认同了我的方案,我便着手进行资料查询。很快,我便寻找到“提示工程学”这一大模型领域的前沿分支学科,并开始着手阅读相关论文,查阅其中的重要模型、框架等,设计并进行计算机实验寻找更优方案。

中期评估如期而至。评估前,我将自己的汇报文档发送给导师,得到了导师的认同。正式答辩开始前,我信心满满地望着文件夹中的实验文件,回想起几个月前,我面对各路“大佬”时的羞涩,一种满足感瞬间充满全身。

磨练还差欠功夫

当天晚上,山东省英才计划办公室负责人在网络会议旁听我们答辩。我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却发现负责人退出了会议,只剩下导师透过屏幕看着我。他连着问了我很多报告中涉及的技术问题,但是大部分问题我都未能回答上来。

答辩结束后,近期一直趾高气扬的心重重地落在地上。不甘心的我重新投入到对前期工作的复盘总结上,逐渐发现了原有思路中的缺陷。

中期评估前,我从ReAct提示框架相关论文中提取了“将人类语言文本分解为思考与行为”的思想,设计出“思考—行为”链,旨在运用格式化文本训练自然语言生成模型,但这一思路来源于普通神经网络训练,没有合理运用基于Transformer的大语言模型优势。因此,中期实验作为基于这一模型开展的测试,即使加入了其他提示技术进行对比测试,效果依旧不够理想。

果然还是自身能力不够,我在心中叹了口气。晚上躺在床上,我盯着天花板,反复思考ReAct框架的论文内容,排除原有的错误思路,最终想到如果不能对目标文本格式化处理,那么采用框架原有的拆解方法,加入内置知识库,是否能解决现有问题呢?

灵光一现后,借助ReAct框架在知识密集型任务和决策性任务上的优势,我重写了一版提示词,输入ChatGPT中进行修改编辑。那几天,我常常因编写提示词而殚精竭虑,许多时候面对满是文字的电脑,我毫无思路,只得花些时间放空大脑,断断续续地进行构思。

无数次修改后,我反复确认了标记点,确保没有漏掉修改的细节,便怀着期待的心情,将其复制进对话框,调整好参数,把鼠标悬停在按钮上。虽然这一行为重复了太多次,但我不知道为何心中仍然升起一种未知感。“希望结果比上次好吧!”我这样想着,点击了“生成”按钮。

多次实验证明,这一版提示词确实大幅提高了生成准确率,达到了预期目标。不久后,我在上述提示词的基础上加入了“词组指定”等新功能,满足了研究目标中“个性化生成”的要求,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准确率。用汗水浇灌的玫瑰,如今终于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路人英才终养成

写好结题报告和汇报文档,我还特地准备了一份详尽的答辩文稿,准备前往山东大学作结题报告。

被导师助理带进校门时,发烧后遗症还伴随着我,一路上都在咳嗽,极大地加剧了我的紧张程度。虽然已有充分准备,但20位同学的精彩答辩还是让我生出了胆怯心理。答辩结束后,我只想着能够合格就好,至少不要让1年的努力白费。

我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多少有点出入,这一点从我拿到优秀学员评审资格时的神态就可以看出来。时间紧张,放学回家后我抓紧时间收拾行李准备远行,第二天坐头班车到达评审地点。

全国终评在有惊无险中结束了,评审专家问了我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虽然能回答上来,但我却在紧张中把学生证上的卡扣都拆掉了。展示现场,一位和蔼的老教授向我解释“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的区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激烈地讨论着各自的项目……

3天充实的活动中,我见识了来自五湖四海英才学子的风采,想到经过1年刻苦学习、钻研,“路人”的我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心中满是感激与欣慰。

装好优秀学员证书,坐上回家的车,开始回想我在英才计划培养过程中的种种:从开始“技不如人”的自卑,到初有所成的傲气,最终在不断磨练中获得独属于一名“英才”的稳重……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年的英才计划培养工作到此已经结束了,那么明年呢?毕业后呢?面对这些问题,我在终评报告的尾页写下了自己希望给出的答案,在此只引用两句:作为一名高中生,把控好英才计划与学业间的关系是很有挑战的一项任务,但未来的科研工作道路只会更加困难;唯有明确科研工作为国为民的初心,才可砥砺前行,做到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未来相统一,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