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计划之天幕 繁星璀璨之我们
作者: 宋子儒
令人着迷的量子计算
初中阶段,我参加了很多STEM、数学建模、科技论文比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初申报英才计划时,我希望可以延续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让自己的科学素养与视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非常荣幸,我成功加入了英才计划,跟随杨超导师学习量子计算。一开始,我对量子计算的认识是很浅薄的,脑子里一方面是“量子速读”这样的噱头,另一方面是九章量子计算机这样的国之重器。但是,当时导师介绍的一个内容让我特别感兴趣,那就是在IBM的平台上可以做形象化的composer编程,非常像谱曲,由于我个人很喜欢弹钢琴,当即就对量子计算产生了感性上的好感。
随后,我就开始了具体的学习,渐渐看到了量子计算的广阔领域。线性代数是量子计算的运行规则,Python是量子计算的表达语言,量子力学是它独特的根本原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和量子干涉3个内容,量子纠缠可以使不同的量子位发生关系,量子叠加是量子计算具有超大计算能力的原因,而量子干涉赋予了量子计算噪声等特点。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我对这个领域开始有了实际的感受,像是隐隐窥见了洋面下的冰山,其理论之深厚、未来应用之广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一发现让我非常震撼,觉得自己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星光不负赶路人
到了6月,很多同学的课题都已经有了雏形,但我的课题还有点摸不着边,心里非常焦灼。所幸每每翻看到前期所做的笔记,总能感觉得到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心也随之安定下来。在这样的期盼中,我终于定下了研究课题——Grover算法。7月,导师就Grover算法和我进行了一次线上交流,讲授了其定性的原理:Grover是一个搜索性算法,可以从很多情况中大海捞针,找出我们需要的解。首先,s是所有解的均匀叠加态,x是所求解。然后,反复使用Oracle矩阵与Diffucer矩阵,使s翻转。最后,重复k次后,s会非常接近目标解。
但是,对于Oracle矩阵是什么,Diffucer矩阵是什么,还是不清楚,因此,我计划在8月消化一下相关知识,并制订了关于定性定量分析的学习计划,没想到竟然有些消化不良。到了9月,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因为我非常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量子程序,于是我奋起直追,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学习。那段时间,我总是打扰我的导师,去B站看一些解读,去编程网站学习,尝试过VS code的Q语言(但是不太兼容),也与学校的责任教师沟通过,向信息技术教师了解过经典算法,向英语教师请教过数学内容翻译相关的问题。
终于,量变促成了质变。我迎来了与导师的第二次线上交流,交流中导师讲述了Grover的定量分析,一下子整个人都通透了。其实,之前曾怀疑过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没有用处,因为自学并没有帮助我弄明白整个程序,但是在第二次交流会上,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很容易地听懂了导师的讲述,明白了Oracle矩阵与Diffucer矩阵的代数本质。星光不负赶路人,就这样,我绘制出了自己的量子电路图。
理解了Grover算法后,我就开始研究如何应用它,最后想到了升降舞台。升降舞台可以给表演带来更好的观感,但目前在还原这些舞台时,大部分都是由人工逐个控制,速度慢、精度低。因此,我设想用量子纠缠,将1个小舞台与其上下左右的小舞台状态联动,比如12变化的时候,11、13、4、20都会变化,有点像关灯游戏。然后,引入Grover量子算法,就可以计算出按键最少且能使所有舞台降下的按键组合。
后期,我参加了一系列的比赛与论坛,这是积极而纯粹地投身于课题研究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的经历。
时光短暂但影响深远
英才计划是一片自由成长的沃土,在这里,没有人会给你制订硬性的要求,甚至最后都不会要求你必须完成课题,一切都要靠我们自主自觉的探索精神。这是一片自由的原野,我们需要自律自主,插根大地,汲取营养,在天空下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导师是一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术高峰,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我们积极与导师沟通的热望。有时纠结了好几个星期的问题,导师一句话就可以将我点醒。
同时,英才计划还让我收获到了真学术的钻研精神。之前也做过很多课题,社科的、探究的、建模的,有时数据实在做不出来了,还可以引用公共平台发表的数据。但是,在量子计算这个领域,一切都方兴未艾,资料很少,我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将数据做出来,这一经历将持续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关于大学专业,这次课题给了我更多的选择空间,未来可能会选择金融数学或计算机金融系。
生活不仅仅有课内的学业与日常的生活,还有量子的世界和星辰大海。这是一份情怀与梦想,将让我永远保持热爱与希望。对于英才计划,我由衷感谢,是它让我在高中阶段获得了一扇向外看的窗。未来,希望英才计划能为更多的青少年继续打开这扇窗,窗外不仅有我看到过的风景,还有一片更加宽广的知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