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作者: 刘晓燕“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沉浸式情景学习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的融入能够将教学资源与单元教学环境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课堂的氛围,进而参与到课堂当中。
一、整合情景设计教学资源,落实单元任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有大格局,要围绕教学任务构建“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确立学习目标,创设情境任务。这就意味着情境创设必须落实在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功能。以《三峡》教学设计为例,这是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要求教师根据课文的共同特点,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因此,在大单元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三峡》这篇文章的写景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文章情境,体会三峡的雄伟和奇丽;品析语言,学习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这一写法;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基于确立的教学目标,创设以下情境:湖北三峡博物馆准备开展一场“探寻三峡之美”的研学活动,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参加,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三峡山水的无限魅力吧!
任务一:音频录制“三峡之美”。博物馆筹办方准备设置一个“朗读亭”,供参观者朗读和聆听有关三峡的文章。请为《三峡》进行朗读设计,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完成音频录制。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感,展现三峡的山水之美;可以采取多样创意朗读的方式。
任务二:情感探究“三峡之美”。博物馆的大厅里,悬挂着许多描写山水的名篇佳作,其中范仲淹的《江山渔者》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联系到《三峡》中也提到渔民,他们的情感有共同之处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作者之情感。首先,通过三峡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形成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把书本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在三峡博物馆研学这一情境下,设置了音频录制、景点推荐、情感探究三个活动任务来探寻三峡之美,体现了本单元的总目标。本单元的文章带有骈散特点,句式以骈句为主,节拍多为二二式,间有五、六、七言,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些特点使得本单元课文读来都有抑扬顿挫之感,特别适合朗读。本课的活动任务一在“朗读亭”完成音频录制,充分发挥了朗读的教学功能,让学生体会了诗文的音韵美。本课的活动任务二景点推荐采用补白说话的形式,为参观者推荐三峡之美,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峡美景。另外引导学生说出三峡各个季节景物的特点,关注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这一写作方法,这又跟本单元的写作课“学习描写景物”结合在一起。本课的任务活动三情感探究部分采用比较阅读,使学生把《江上渔者》中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与《三峡》中的“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中不止有对祖国山川的热爱,还有对三峡渔民疾苦生活的同情。这一活动任务还培养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三峡》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本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情境式教学以及任务群的设置很好地完成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二、将情境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创建情感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和语文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发现语文知识。在情境教学法有效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想,强化学生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开展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趣味性、多样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与价值,提高学生课程探究与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高效探究语文知识做好铺垫,进而体会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以《社戏》这篇文章为例,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满怀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农民的表扬和赞美,并且在文章中运用了很多描写风景的手法,将江南水乡的景色写得如真似幻,读者在阅读之后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仅仅是通过阅读课文很难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景,并且现代的学生和鲁迅那个年代所经历的童年也不同,很难深入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问题情境教学导向,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
随着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的提升,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篇幅变长,单元主旨设计难度也有所增加。教师可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有价值问题导向,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理解课文的主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 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文章开头为什么先从家境写起?文章为何写两个女人吃牡蛎的优雅? “信”在小说起什么作用? 通过问题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回答问题,加强学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了解。随后,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小说中于勒叔叔为什么有多个称呼?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有帮助。
叩开情境教学之门、实施情境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力求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单元教学中,才能助推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才能开拓新课标下教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