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作者: 郑璐璐摘要:基于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地深入解读,结合新课改下最新的教材改革实践,不难发现,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已经成为本学科的一大突出特色。本文将紧紧围绕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图片内容,通过探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原因、现存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学生 读图能力
自古以来,我们就明白,图片资料是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文字叙述的重要补充,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相关内容。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哈拉里说过的一般: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可见图片资料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当然这在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也不例外,尤其对于历史知识的阐述,更具有画龙点睛之意。
正所谓“即书难,而即图易”,在讲解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历史知识时,比起晦涩难懂的文字表述,如果使用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而且能使呆板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基于这一现实,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无疑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了解重视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原因、探寻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挖掘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途径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读图能力,不仅可以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让教师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更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图片资料中所蕴含的丰富直观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中考出卷者的青睐,所以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视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原因
(1)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在2022 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多次涉及有关图片资料的使用,如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就明确提出“观察并识图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疆域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将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可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中关于“历史意识”的落实,更加需要结合各种图片资料来完成。再者,聚焦每年教材的修改,增加富有历史味道的图片资料,不论是在直观性还是生动性方面,都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立体呈现。
(2)是近年中考考核的现实要求。着眼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关于历史知识的讲授,已经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的照搬照抄模式。纵观最近几年绍兴地区的历史与社会中考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图片资料的使用层出不穷,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问题的答案也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的研读,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可见,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已经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中考考核要求之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探寻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
新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科书经过改版后,图片资料大幅增加,真正体现了教材编写“图文并茂”的特点。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图片,则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观察研读。更有甚者,一些插图还取代了部分文字功能,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图片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知识。然而,让我们可惜的是,这些图片资料要么被直接忽视,要么被一笔带过,根本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缺乏。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大一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往往侧重于讲解在考试中涉及的所谓的重点知识,对于书本的图片资料直接采取了不讲、少讲的态度。这导致很多学生形成惯性思维,认为图片不重要。除此之外,便是部分老师虽然已经开始意识到教材中图片资料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读图研图上无法抓住关键要素,不能深入挖掘深层信息。因此,在现阶段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挖掘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途径
(1)利用课程标准,提升教师读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依据的是:2022 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地理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在课堂实践中,不管教科书的具体形式结构怎么改变,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有且只有一条。因此,在平时授课的时候,尤其要把握课程标准的方向。
教师在主观上形成重视图片的意识后,便可以慢慢在课堂教学中、平时备课中逐步提升自身读图能力了。此外,为防止读图时分析不全面,教师还可以利用笔记的方式,把相关内容在图片旁边记录下来。
(2)聚焦现实学情,激发学生读图兴趣。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初中阶段,培养孩子们的读图研图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独特性以及中学生的现实学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历史图片资料,比如漫画图、线路图、浅显手绘图等,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合数字技术,创新课堂图片形式。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最常使用的PPT,便是我们充分利用图片资料的有效载体。通过投影图片、制作动画、设计线路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以直观生动地形式呈现出来,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讲解红军长征线路时,我便依靠了这一技术,利用移动的线路图,将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的路程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通过图片来学习历史知识是大势所趋,也是忠于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情的现实要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图片信息,教会学生怎样读图、怎样用图,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读图研图的能力,以更好地树立历史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宏毅.历史比较法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1994.
[2]郭福华.历史比较教学论略[J].天津教育论坛,2003.
[3]朱汉国.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叶宝华.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程[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
[5]宋传瑛.浅谈图片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利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