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校共育之“如果爱孩子,请您做赋能型父母”

作者: 王国华

近几年耳闻目睹了身边太多来自高中的孩子因为出现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走进课堂,无法享受成长带来的喜悦。心痛之余更希望为这些挣扎在低谷的孩子和家庭做些什么。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家校共育路上,父母如此爱孩子,甚至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可是到最后孩子为什么没有接收到父母对他的爱?是不是父母只是在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在爱孩子?对孩子而言,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求又是什么?

究竟什么才算对孩子真正的爱呢?之前网上有个回答令我很感动:“爱,是一种全面地看见、接受并尊重他人的能力;爱,是走出自我,对别人的换位体谅;爱,是不设条件,不加比较的自然流露。”

心理学博士沙法丽说,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

学着去承认孩子的自主性,肯定孩子的价值,去爱孩子本身,这才是一个赋能型家长最该做的事。

一、“我被看见”:把人生自主权还给孩子。

作家毕淑敏曾说: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孩子不是我们人生的副本,更不是我们手中的提线木偶。父母的经验永远无法代替孩子的体验。他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体验,哪怕这个体验是经历坎坷,遭受质疑,绕点弯路。养育孩子,最关键一点,是培养起孩子的“自我意识”。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关于未来,自己得有打算;追求理想,要有自己的规划。看见孩子,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才能养育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二、“我有价值”:别吝啬你的赞赏。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很多时候,人能扛住任何一种失败,却受不了来自父母的打压。你的一句“真差劲”,在你看来是激励,可在孩子那里,却是在他心里埋下一颗有毒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他的成长生根发芽,早晚有一天,长成荆棘,布满心田。

《正面管教》一书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看见孩子的价值,做温和的领路人,而不是拿着鞭子,用贬低和斥责抽打孩子稚嫩的心。渴望赞美是人的天性,孩子只能被唤醒,不能被骂醒。请您多一点鼓励和赞赏,孩子才能自信自强,自立自爱。

三、“我很重要”:我们最该爱的,是孩子本身。

我们眼睛常常盯着孩子的外在表现,心里想着他应有的成功,却忽视了孩子本身。俗话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眼下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又有多少父母扭曲了这份“爱”。看重成绩而无视孩子的辛苦,只想让孩子争光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把自己的梦想强压给孩子而忽视他的感受……孩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他不应被父母用以证明自己,更不应替父母去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愿望。比起成绩、才艺、外界的赞美、社会上的地位,孩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感受孩子的心情,懂得他的追求,体谅他的辛苦,明白他的心意……哪一样,都比关注成绩更有意义。我们要爱的,是孩子这个具体的人,而非他为我们带来的荣耀。

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有一个浪漫的想象。觉得只要自己有爱,就足够了。殊不知,真正爱孩子,需要我们理性地察觉和大量练习,需要时常反思并不断更正。看见孩子,学会把孩子从自我中分离;肯定孩子,要善于观察,体察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要放下攀比的世俗心,提升对孩子本身的关怀。相信,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别让这份爱成为枷锁。去抱抱孩子,告诉他:你很好,你要做自己,我永远爱你。

我们要明白:孩子的使命,是走出父母的城堡,在亲历风雨中,在实战教训中,在失败试错中,在自立自信中,成为健硕的人,构建自己的王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