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

作者: 谢其

现阶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是对他们开展全方位塑造和培育的重要阶段。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依旧存在合作学习问题范围不广泛、合作学习教师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以及合作学习缺少必要小组分工等问题。为此,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应用合作教学模式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改进对策,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分析

(一)合作学习问题范围不广泛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使他们逐步养成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即便是合作教学这种模式得到了有效开展,却依然会存在各种不足。首先就是在问题探究方面,具有严重的范围局限性。教师在课程设置期间,大多会根据班级内的学生设置同一个问题,比如推到某个数学公式等。但是这种问题设置方式却十分不利于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开展。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一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而这种问题没有广泛的探究探索范围,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们的好奇心,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1]

(二)合作学习教师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在开展合作学习期间,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正确地位。当合作学习设置完成之后,教师便会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由学生掌控。然而事实上,在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必须要从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促进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留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融合可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层面的理论内容,能够对学生们全方位能力进行开发,从而有效促进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借助于合作学习,能够促使初中生养成一个基础的互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其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

(三)合作学习缺少必要小组分工

合作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合作二字,而若想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合作,就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划分,同时需要注意到小组划分过程中的具体分工。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为学生们划分小组之后,并没有结合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导致小组成员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无法起到更好的探究目的[2]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分析

(一)扩大学习范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要为学生们设置一些挑战性较强、难度较高的课题,而后让他们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为此,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尽可能为学生们扩展学习范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首先为学生们设置简单的探究问题,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研究直线平行都有哪些条件,而后合作探讨平行线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又具有什么作用。通过课内知识点与课外知识探究的结合,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扩大他们的学习范围。

(二)发挥教师价值

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发起者与倡导者,必须要让学生们可以在合作学习期间更快更好的贴近学习目标。由于初中生一般有着较强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个人空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在为学生们划分小组之后,要求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勾股定理的概念和意义,而后说出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而在此期间,教师则需要充当一个聆听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从而有效提升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3]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合作学习

从本质上来看,合作学习当中学生依旧是主体角色,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性格习惯、数学水平等实际情况,在小组划分之后为每一个人安排合理的分工,从而使他们都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参与感,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能够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