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运用比赛游戏的意义

作者: 戴宇迪

【内容摘要】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阵地。教师应积极探索,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在地得以体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有效。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本文从如何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找准起点;关注个性差异;和谐的人际关系;还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  有效

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自主学习是相对于强制学习、限制学习、毫无自由的学习而言的,并非是完全的自学,更不提倡“放羊式”教学,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在教师的组织和激励后,在教师创造的良好教学氛围中,才能活泼地进行,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起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服务者的作用。

一、激趣其“引”——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才能自觉、自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

1.动态游戏,寓教于乐

儿童喜欢游戏,是因为游戏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形象、角色和竞争机制等特点,是吸引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在准备活动中穿插了“熊和石头人”游戏,主要情节是熊要吃石头人,石头人摆造型不动,否则就要被熊吃掉。此时,教师把石头人走变为模仿各种小动物的走路,特有造型。于是,走、跑、跳、爬、滚等各种基本动作有机地融于游戏之中。不仅激发了孩子游戏的兴趣,更让孩子充分地活动了身体。

2. 情境激趣,愉悦身心

巧设情境,使学生感受乐趣,愉悦身心,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二年级“变向跑”(障碍变向)教学情景:主要组织过程:(1)情境创设:“台风来了”,出示图片、播放风声,引起回忆;(2)发现问题:快速变向通过障碍(引发身体重心要下降的问题);(3)技能学习:学——跟示范模仿、试——自主练习、议——合作交流动作要点、展——尝试连续变向;(4)技能应用:快速变向穿越体验、合作穿越障碍、障碍穿越竞赛、学习经验交流。

小学生特别喜欢比赛,他们的好胜心强,那些跑、跳、投等各项活动,只要采用比赛评分的方法,同学们都会特别积极地参与,因为每位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荣誉感。教师要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我采用分组比赛、对抗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例如:在50米快速跑中,我将男、女生各分成两组,举行迎面接力赛。同学们听到比赛个个精神振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待教师发口令后,各组学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跑的同学非常认真积极,看的同学心里特别着急,给他们加油呐喊,气氛特别活跃。比赛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讲评,加以奖惩。

二、寻求其“点”——认知冲突与问题情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们带入“冲突”与“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同一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满足其好奇心,从而使他们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例如:30米跑可以改变动作的组成因素而创造一种新的动作,可以变成蹲着、背向、扒着、俯撑、仰撑起跑……等等,改变跑的路线,可变成直线、曲线、折线、圆形跑等等;又如:徒手操练习,可改变原来的整齐的队伍,师领作的练习形式,成自由散点跟随老师做各种动物模仿(如鸟飞、马跑、大象走等),在听到师信号时,突然由活动状态成静止状态且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师进行评价,看谁动作优美,接下来再进行师领作生练习,效果明显要好于前者。

1.关注差异,确保需求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强弱,接受能力有快慢,心理素质和性格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应材施教、分层教学,并重视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2.创设机遇,体验成功

实践证明,学习上获得成功,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成功体验,继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再获成功的愿望。反之,则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畏惧和反感。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学习兴趣。

例如:跨越式跳高教学第二课时便可以分层,助跑起跳、两腿依次过杆、依次落地没有掌握好的学生,可用低皮筋反复练习;中等的学生可不断调整皮筋高度进行练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行跳过横杆的练习,并且可让他们提前掌握跳高的比赛规则,如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丈量成绩的方法及如何排名次等,同时可让他们以小老师的身份去辅导其他学生。使其主动有效的学习,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意义教育,内化需要

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在机制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在需要的驱动下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现时性倾向状态。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动机,当学生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便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例如:在耐力跑及身体素质等枯燥的内容学习时,特别是女学生怕苦、怕累不想练习时,师可根据女生爱美的心理,讲明这些练习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使身材更加健美,从而使她们把练习引导到满足“好身材”的需要上,促进了她们积极主动的练习。

三、发展其“维”——培育多元发展空间

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拥有充分有效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他们才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有效地学习。有些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认为讲的越多,对学生帮助越大,实际上讲课既占用了大量时间,效果又不明显,学习是一种主观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一个自我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学会学习。

学习篮球运球过人的基本技术之后,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练习,你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动作出现,急停、急起、假动作过人、运球转身过人、体前变向过人,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能力,对学生来说既保持和培养了体育活动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效果突显。

总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总结完善,真正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焦连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8.8.

[2] 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J],科学出版社,1998.6.

[3] 张玉成.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4] 季  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5] 陈晓明.聚焦体育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