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教学中实施策略

作者: 马芳

项目化学习,指的是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基点,基于驱动型问题,全程调动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最终达到解决真实、复杂的挑战性问题,取得项目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整合情境、内容、资源、活动,形成一组指向关键能力、有关联有层次的学习项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旨在通过聚焦核心知识,规划主题项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

1、明确项目目标是实现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的首要环节。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需要寻找从核心概念到关键概念再到知识点的一整套知识体系”。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立足于核心知识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带头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对纪实类“红色”文学作品,“我们既要在历史的硝烟中牢记屈辱和荣耀,在历史的迷雾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更要探寻语文课程意义上的文学的实用性,穿透文字表象理解内容”。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结合《课程标准》及教材对学生名著阅读能力的要求,明确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目标:能运用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把握写作事实,感受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挖掘红色革命的现实意义,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2、情境,是影响学生具体学习活动和学习心理的场域,也是具有整合性、实践性的真实语言运用环境。《课程标准》要求“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因此,老师设计与学习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与探究欲。

(一)立足真实生活体验

以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由十二章组成。为体现整本书阅读的统整性,弥合学生由于时代差异产生的情感隔膜,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与现实生活有关联的阅读大情境。

建党百年之际,学校正筹办为期一个月的“红色血脉,百年启真”主题活动。现邀您一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探究“红星何以闪耀中国”,并据此完成《红色任务书》。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不应只着眼于让学生理解革命纪实文学的内容,而应让他们“透”过情境“走”进历史,更多地去感悟、体会革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与真实的校园生活相结合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二)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情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之一。情境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在“人物焦点谈”项目中,老师创设了相对开放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基于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研读。

3、设计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时,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功能定位、系统整合和逆向设计,其任务设计则应注重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通过阶梯式的任务设计,助力学生有效学习。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时间跨度大,学习容量大。在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阶梯式子任务,能够有效推进项目的实施。大情境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基础,而每个任务则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教学需对子任务进行细化。比如,老师在“项目一:经典阅读馆”中设计了“红色任务书”“红色小手账”“红色云地图”三项阶梯式子任务,并进一步明确:“红色任务书”指向整本书阅读规划,包括阶段规划、方法指导、任务设计,对阅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与策略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红色小手账”指向阅读过程跟进,实时记录学生动态化的阅读感受与灵感、阅读思考与困惑、学习日志与自我评价等;“红色云地图”指向对阅读之旅的回顾,以表现性评价“温和”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以阶段性展示激励学生进一步深度阅读。

随着阅读任务难度的提升,学生将不断面临复杂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思维中的阻滞点、瓶颈点往往也是教学的生长点。教师要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认知支架,让学生能够通过“从哪里起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等环节进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设计有梯度、可选择、可操作的思维支架,引导其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