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作者: 宁风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主题、单元、模块等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珍贵的资源,是树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把中华传统文化引进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但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对学生开展课外教学以及其他课堂活动时,可以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课堂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进而让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渠道以及不同角度了解其中包含的历史、人文风情、风俗习惯、传统美德等多方面内容。当学生了解到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后,可以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进而真正被传统文化所吸引,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学习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最终实现逐渐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2)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就必须从内心深处去认同它。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仅只是口头说说,还要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用语文教学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语文学科又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把它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1)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观察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能够发现,教材当中的主要内容是由编者精心整理而成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所以教材内容大多是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当学生步入到高年级后,教材当中的语言会更加优美且充满意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包含了大量与礼仪道德、诚实守信等有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让他们掌握教材当中的文字以及语言等知识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教材当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举例来说,在《枫桥夜泊》《望庐山瀑布》等古诗词当中,有着大量与美景有关的描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古诗词当中的美景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美景当中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进而让学生对这些古诗词留有更深的印象。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①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在语文教学当中,汉字的书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承载了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和书写,学生能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将抽象、晦涩的学习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举例来说,在对学生进行象形字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汉字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象形文字的含义,而且也会让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区别性,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象形字的记忆,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区分形近字。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无法分清“瓜”和“爪”等类似的形近字,而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的介绍,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汉字的本质不同,深入了解金文的“瓜”字外部像瓜蔓,所以用来表示水果。而金文和大篆的“爪”字形状则更像人手,可以指人的指甲或趾甲,进而加深学生对汉字含义的理解。②利用多媒体资源满足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闲暇的时候让同学们管口关于“利”的录像。要使视频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把相关的知识点反映在教学中。例如,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的时候,老师就能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的相关资料,从而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3)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从课外活动入手,通过带领学生从教室和校园走向社会的方式,以此来突破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例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便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端午小课堂”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大量与端午节由来、端午节发展历史以及各地如何庆祝端午节等有关的内容。当学生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可以让各个小组的代表来分享最终收集的成果,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在我国传统节日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大量与节日有关的素材,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在课外活动当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染与熏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的意识。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既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