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作者: 陈小霞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既包含数学知识,又渗透着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等,而这些隐性的知识恰恰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呢?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如教学《圆的周长》时,结合数学知识,讲讲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证明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的人,直到一千年后,这个记录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叶特所打破。通过介绍,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领悟教材隐含的德育资源,适时渗透德育。

二、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

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在数学活动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疫情期间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勉励孩子们知敬畏、懂感恩、树理想,明白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健康教育也就水到渠成。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等。

教师也在练习中结合社会热点进行德育。如教学“时间计算”后的练习时,我让学生计算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遇难同胞纪念日到今年的12月13日是()周年的纪念日。虽然已成历史,但国耻难忘,祖国的领土决不容忍任何势力侵犯,今天的我们必须捍卫自己的领土。这样,在总结时就自然地渗透了德育,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利用评价渗透德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如,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同学们笑了。而这位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因为他剪的与其他同学不同。接着教师举起这名学生作品说:这有点像裤子,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那被剪后剩下那长方形纸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呢?全班学生望着老师手中那名学生的作品,点头赞同。教师微笑着说:虽然衣服变模样了,但是这位同学让我们见识了另一种剪法,找到了另外一条对称轴。这样的表扬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之前红着脸的学生现在拿着“佳作”开心地回到座位。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