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角色变装》项目式教学案例探究
作者: 彭坚斌 戴锦霞 梁浩艺摘 要:自2024届广东高考速写高考变革以来,速写从半小时双人组合改变为2小时的速写(综合能力)测评方式,明确“命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美术史素养、美术鉴赏能力、形象组织能力、画面构成能力、生活观察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测评方式的变革使原有程式化的机械描摹、默写套用不再有效,指向了学科的深度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不同的角色的着装认识不清晰,缺乏对不同角色类型的观察、分析、归类,导致对身边的角色“熟视无睹”,在测评中“无从下手”。为提升学生对角色着装认识的清晰度,提升角色着装的典型化,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分类角色的观察、描述与分析,加强对角色的默写训练,形成对角色的归纳和应用意识。
关键词:人物速写;高中美术;项目式教学
一、项目设计
1. 项目目标:能自主搜集指定角色素材,对指定着装形制进行描述、分析及美术表现;能准确描绘指定角色服饰、配饰、道具,具备多角度默写再现角色着装;能根据创作需要,将指定着装置换到不同性别和动作的新角色身上,提升构思和美术表现能力。
2. 项目拆解:搜集角色(以外卖员为例)素材,对着装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对角色站坐蹲等不同姿态、正侧背等不同角度的角色服装进行绘画表现并默写;能依据命题情境,进行角色转换绘画创作。
3. 项目成果:完成角色命题创作1套;能迁移至“军警类”“医护类”角色应用。
二、项目实施
(一)入项(1课时)
1. 导入。闭卷测评:请按照提供的图片人物形象,换上“外卖小哥”骑手的服装。尺寸:8开,时间:1小时。任务单:记录测评中默写角色服装遇到的困难,在测评后搜索素材,通过对照描述测评卷与资料之间的差距。
2. 驱动性问题。(学习性问题)你是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美术考生,请你用限定的信息(如参考人物动态、剪影或者文字描述),对命题角色进行着装设计、置换和美术表现,你怎样在测评中高质量完成命题角色的构思与绘制?
(二)项目推进(9课时)
1. 任务一:描述角色着装(1课时)
(1)任务。以“外卖员”为题完成角色素材分析任务单:将收集到的角色素材打印贴在任务单上(尺寸:A3),用文字对着装进行特征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理解(褶皱、比例、宽窄、明度)造型特点,为美术表现作准备。方式:到外卖站点实地拍摄;购买服装道具在课堂写生;网络搜集素材。
(2)核心问题。外卖员的制服形制有什么特点?
(3)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素材的能力,对角色着装的形制、特点进行描述、分析,基于造型要素进行绘画表现的能力。
(4)支持性活动。收集素材的培训(要求:图片清晰,能够满足观察、刻画的需要;材料典型、准确;能够满足不同角度动态的参考需要);解决购置服装的费用;指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展示、观察、体验、对照;分享往届优秀学生搜集素材、描述素材、刻画素材的过程性资料,强调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过程管理意识,鼓励自主完成。
(5)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素材进行搜集、分析、整理、描述的能力。
2. 任务二:角色着装绘画表现(4课时)
(1)任务。描绘站、坐、蹲三种姿态,正、侧、背三个角度的人物角色服装。对着装进行多角度默写。根据提示修改图像,不断完善细节,达到脱离参考资料还原服装细节的目标。参考人物轮廓,对角色细节进行默写创作。
(2)学习目标。能够准确描绘角色服装,表现其形制特点、褶皱特征。
(3)核心问题。怎样抓住服装特征,全面、准确描绘角色着装?
(4)支持性活动。对其他角色主题服装进行多维度的欣赏、分析、借鉴。对2种以上外卖员的着装特点进行小结。
(5)设计意图。对服装的多角度写生、刻画。通过默写检验图像从输入到输出的效果,通过检验对默写细节反馈绘画表现的水平。
3. 任务三 :命题角色着装的再现与应用(4课时)
(1)任务。能依据图例,进行角色服装替换创作。命题1:将一般角色着装置换为外卖员冬装,完成单人角色创作。命题2:将角色着装迁移到其他外卖员身上。拓展命题:对“校园师生”“医护人员”“军警人员”的角色迁移。
(2)学习目标。能在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将指定的角色服装,与任一指定动作的角色进行替换,达到应用迁移的目标。
(3)核心问题。能否将角色着装应用到任意一个角色之中?
(4)支持性活动。观看电影《逆行人生》,观察外卖员的生活场景,感悟角色与场景特征。学生穿上外卖服装进行比对、观察、讨论,对忽略的细节与失误进行观察、讨论、重绘,默写巩固。
(5)设计意图。熟练掌握角色服装特点,能够依据场景、人物动态、性别等需要进行构思创作,实现对单一着装服饰的学习迁移与应用;可以依据季节、性别进行细节的调节,增强换装的灵活度;通过讨论和绘画表现加强对角色着装的记忆,增强美术表现力。
(三)出项(1课时)
1. 成果展示交流与反思
(1)作品展示,包括学生搜集及拍摄的着装图片素材。
(2)美术活动:集中展示和交流,对学习重点、步骤过程进行复盘,讨论疑点、难点,提升对角色服装的识别及描述能力、分析及复现能力。
2. 项目化学习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括材料搜集、分类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创作中构思、草图以及完成图的美术表现的评价;对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他人作品进行评述的评价。通过项目中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查和分层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以评促学。
三、项目成效
项目克服了高中美术技术主义取向的局限性,改变原有“临—写—背”的机械教化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美术知识的价值转化。学生在任务中记忆、理解、体验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在反思与感悟中获得元认知。通过项目学习,把过去的点状知识通过线性任务串联起来,获得一种立体教学成效。第一,增强了学生对图像的记忆与美术再现的能力。通过写生、着装体验、写生观察、角色场景模拟,学生加强了对职业着装特点的理解,增强了对角色的综合感知能力、形象构建能力、图像再现能力、应对命题场景的应变能力。第二,增强了学生应对多人组合场景的创作能力。通过对指定角色着装的描述、分析、写生、默写创作等任务,学生在项目中高投入,立体观察,达到深度学习成效,为多人组合场景的创作夯实基础。第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了文化理解。学生从对一类角色服装的搜集、描述、分析、评价,到美术表现,对服装形制功能由表及里地加深了认识。如依据职业防风需求设计的高领,基于安全考量的服装颜色设计与反光条设计等,对着装建构了高认知水平和记忆水平,提升了生活现象的文化理解。第四,注重过程评价,提升了育人成效。学生通过绘画过程的复盘、轮廓性默写测评、无参考资料默写测评、评价量表自评等方式,不断强化对指定着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融会贯通、迁移应用的目标。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美术PBL实践研究——以〈人物速写·艺用解剖〉单元为例》(课题编号:20221487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