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教育
作者: 何晔欣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承担着塑造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角色。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基本道德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了文化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意义,提出了相关渗透策略,并通过具体实践案例验证,以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育;教学渗透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尽管文化意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教育者所认识,但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实施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教师过于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教材涉及的道德教育内容不够丰富,缺乏系统性的文化意识教育策略等。因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文化意识教育,使之成为语言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教授语言技能,还承载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任。文化意识教育的融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个人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形成和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观念的关键期,英语课堂是他们接触多元文化、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文化意识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成为有道德、有责任的社会公民。
(三)文化意识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相互促进
文化意识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能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富含道德教育元素的故事、歌曲、短剧,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道德规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英文环保文章,观看相关的英文纪录片,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学到环保知识,还能提高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在语言能力上取得进步,还能在道德品质上得到提升,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挖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文化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精心选择富含道德元素的教材内容。比如,通过讲述“It’s the polite thing to do”,让学生认识在公共场所中必须遵守的法则。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设计社交情景,让学生知道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融合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道德情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10 Can I help you时,教师设计市场交易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诚实交易和公平竞争。将文化意识内容与语言技能训练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三)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与方式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教育的策略,鼓励家长在家中延续这一教育方法。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家庭英语故事夜”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和讨论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会等方式,分享文化意识教育案例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意识教育与英语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
(一)文化意识教育与听力教学的结合
听力训练不仅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意识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富含道德寓意的故事或对话录音,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教师可以设计听力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话中人物的动机和决策,从而将文化意识教育融入听力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二)文化意识教育与口语教学的结合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即兴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的道德观点。例如,组织一场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公平贸易等,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国际视野,同时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文化意识教育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包含道德主题的故事或日记,表达他们对公正、诚实或尊重的看法。例如,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如何解决社区问题的短文。通过同伴评审和教师的反馈,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他们的作品,从而提升英语写作技巧和深化对道德价值的理解。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利用节日文化进行文化意识教育
在春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与节日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关爱、给予等主题,让学生理解节日不仅是庆祝和礼物的交换,更是一种分享与关爱他人的精神体现。通过角色扮演和情境对话,学生在实际操练英语时也体验到关爱、分享的价值,从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意识教育。
(二)案例二:通过故事阅读培养道德观念
教师选取The Lion and the Mouse故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角色行为的道德意义。学生不仅要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还要用英语讨论这些故事如何体现公平、诚实、友善等道德品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动机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良好道德品质的理解。
五、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教育的实施面临着多重挑战:第一,教学内容与文化意识教育的融合难度大,文化意识元素的融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创造性地运用;第二,并非所有教师都具备将文化意识教育融入英语课堂的能力;第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理解程度不一;第四,教学时间与资源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平衡语言技能训练与文化意识教育。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有效推进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对话和文化背景,寻找文化意识教育的切入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并理解道德价值观,或者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故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通过这些策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可以更加有效和深入,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徐万林.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许玲艺.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渗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