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纯正”践行教育家精神

作者: 曾树元

摘 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主题,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形成习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努力争做新时代“好老师”“大先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基于此,文章就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探讨从“四个纯正”上践行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四个纯正”;师德师风

一、第一个“纯”——纯正的家庭家风

回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从《诫子书》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颜氏家训》的“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努力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风,用纯正的家风涵养清朗师德师风。

家风,不仅关乎每个家庭,也关乎教师的师德师风。所以,教师既要自觉遵规守纪,抵制“四风”顽疾,杜绝节日腐败,又要切实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心中常放一把戒尺,眼前常看一根红线,耳边常鸣一声警钟,身边常沐一缕“清”风。在具体实践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家风建设,以纯正的家风涵养清朗的师德师风,自觉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二是注重锤炼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以实际行动自觉培养廉洁从教、不辱使命的自觉性,当好表率;三是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在教育教学中自觉构建师德师风新维度,奋楫笃行。

譬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经典儒家思想,传承至今、家喻户晓。“老吾老,幼吾幼”,是人类最基本、最纯真的家庭伦理关系,当践行“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中华传统美德至高境界。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的岳家之家风,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义的曾家之家风,林则徐祖训“破荡败业非子孙”,等等,都无不验证纯正家风对教育的重要性。在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明确提出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正廉洁,用好作风带出好家风,帮助自己的家人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给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第二个“纯”——纯正的同事关系

同一单位的同时,可以讲是朝夕相对,是除家人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亲如一家。而且教师同事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学历、文化素质等方面,尤其是教学活动上,大家的目标比较一致,所以教师之间的感情也比较稳定。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同事,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单纯而又纯真的青少年学生,应该共同怀揣率直坦诚的教育初心,履职尽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奋斗,以身作则,引领示范,从而更好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青少年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工作大环境奠定基础。

当然,教师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间存在合作与竞争,这包括同学科间和不同学科间的。第一,在竞争中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仅要在公平有序的条件下竞争,更要强调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间要团结无间,互相配合。”第二,不要“文人相轻”。“文人相轻”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是指文人之间的互相贬低。如果教师缺乏自知之明,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就容易表现出目空一切,轻易否定别人的教育教学成绩,对获得各种荣誉的教师进行讽刺和打击,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加以夸大,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团结,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个人执教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营造良好的同事关系氛围,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纯粹的同僚关系。

三、第三个“纯”——纯正的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四大特征。尊师重道,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对教师的工作意义要有理解;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一个重要表现;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人格与权利的相互尊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教学相长是师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情感交流加深,相互启发,使师生共同生活质量不断飞跃的表现,是师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喜悦、成功、失望和不安的表现;心理相容,教师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纳。

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师长的崇敬之情,一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足见尊师重道的地位。古时候,学生从心底里尊重教师。因为那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教师身肩“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他们通往学习之门的重要途径。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相对平等、和谐的体现。

四、第四个“纯”——纯正的社会关系

我们都清楚,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与社会中的人和事都可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师德不仅属于职业操守,更是社会公德,如此必然会紧密地联系社会环境。一方面,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身心成长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度的兴衰。正是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呈现浮躁、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良现象,这是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多元化利益诉求出现所致的。当前,甚至还有极个别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师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每个人也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所带来的红利与约束。如斯这般,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身处多元化的社会,在物质和金钱利益的巨大诱惑冲击下,每一位教师都要时刻地警醒自我——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的领导,用纯洁的社会关系塑造时代的莘莘学子;要有坚定的信念,点亮学生理想的明灯;具有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强国报国的志向;有一颗民族自信的心,向学生传递着这份自信;有仁德之心,教育学生立大德、守公德,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以敬畏之心成为教育“大先生”,更好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所以,教师纯正的社会关系保证了教师教学质量和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人表率,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灵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行认可、社会需要的人民教师。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以特殊职业要求的角色,在家庭里、同事间、师生中、社会上,以四个“纯正”,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教育家精神,保持特殊职业必须履行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推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