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

作者: 林铭麒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大单元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中,要求美术学科聚焦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从理解艺术核心要素、联系实际生活、明确单元主题等方面出发,展开大单元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又可以提高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艺术核心;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

一、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现状

(一)单元教学设计不科学

在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要求当前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注重理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在目前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仍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无法和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也无法对美术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

(二)忽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进行美术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课程的整体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忽视教学内容之间整体性原则,导致美术课堂教学知识点逻辑混乱,无法突出教学重点;出现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不符合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美术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忽视美术教学的核心素养

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要求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需要引导学生会赏析优秀的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感悟生活之美。大单元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大单元教学中,对于美术赏析的课程安排比较少,而且缺乏有针对性的赏析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也不注重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导致学生无法提高美术核心素养,也无法对美术作品产生深度的理解。

(四)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要求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巩固美术基础知识之上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枯燥的绘画技巧练习和临摹美术作品无法激发学生的美术潜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过程中,要求美术教师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设计美术大单元教学活动,在完成基础美术教学后引导学生深度了解美术作品,通过多元化美术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艺术核心要素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研究

(一)理解艺术核心要素,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

在理解艺术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聚焦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精准解读教材,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整体设计能力。例如,开展“各式各样的鞋”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鞋子艺术品,探究鞋子的古今对比、民族差异及艺术家独特的创意表达,并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鞋子,了解鞋子的外形特征及结构,领会鞋文化,感受鞋之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制作一双鞋,提高学生创意能力。在时间的脉络中观察、欣赏各种鞋,感受、体验“爱”;通过自主创作或者亲子合作,表达、传递爱。本堂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创新及转化运用。在制作阶段,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如彩纸、彩泥等),进行设计和制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让人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将彩泥制作成漂亮的鞋面,有的学生用纸张折叠出独特的鞋底,还有的学生彩绘出新颖的鞋子……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对鞋子的理解和创意。课中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美术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在充分的艺术体验和课程融合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二)联系生活,整合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材上,每一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由名家作品、简单步骤和学生作品组成。教师需要通过多种资源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开展。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多节课内容以“旅游”为题,如“庄严的牌楼”“画牌楼”“手绘导游图”“我们身边的壁画”等。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打乱课程顺序,将“手绘导游图”作为“旅游”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带领学生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图标等,然后引领学生进行“实境”教学。如现在从学校附近的地铁车站出发,规划应该坐哪条线路到达想要去的公园。同时在地铁中很多站点都有很多不同题材、不同材料、不同风格的壁画,这可以与“我们身边的壁画”结合起来学习。在美术课前,教师也提前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说没有见过壁画,但其实学校里面就有,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壁画的了解较少,即使见过也不知道是壁画。所以,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壁画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到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并且知道壁画的种类、制作工艺和材质。在美术教材中,“庄严的牌楼”主要用图片形式介绍了景山公园的牌楼、北海公园的牌楼、正阳门牌楼等。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亲临其境地去观察牌楼,并带着任务单去游览公园,让美术课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中,使游览变得更加有意义。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手拿交通地图、公园地图等,通过相关软件,制定几条游览攻略,让学生活学活用,将书本中的知识有效地延伸到课外。

(三)明确主题,合理规划流程

大单元教学是围绕情境化主题的真实性学习任务展开的,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过程的逻辑推进。大单元教学可以是几个有关联的小课时组成的大单元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是一个主题延伸出来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探究性学习。依据此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开展“浩瀚星空,神秘之旅”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借助微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宇宙太空中的星云、星团、星系等进行观察和联想,感受夜景与星空融为一体的景象。水彩笔是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在探寻完神秘宇宙后,引导学生用水彩笔绘制美丽的星空,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和富于变化的形象表现星空。绘制完美丽的星空,再让学生动手捏制彩泥。彩色的橡皮泥在学生的操作下,变换出了各种奇妙的星空形象。刮蜡画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刮画纸是一种双层媒材,上层一般为黑色的油墨,下层为单色或彩色,刮去上层黑色便露出下层的彩色。可以用竹笔、牙签、小木棍等工具在刮画纸上进行刮画创作,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大单元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美和体验美,启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在综合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体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四)深研大单元教学,开展高效新课堂

为了落实和践行新课标理念,探索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课堂教学实践,以提高美术教师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好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动物的花衣裳”是小学美术课堂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师以一只卡通小乌龟帮动物们设计花衣裳为主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随小乌龟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旅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动物的斑纹特点,让学生从美术点、线、面的角度对动物的不同斑纹进行欣赏分析,在深入对比中观察动物的隐藏色与警戒色,了解动物斑纹色彩独特的保护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赏析画家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时,分析画家的作品,认识点、线、面不同的排列方式所带来的风格差异,学生能有意识通过排列点、线、面并运用一定的色彩为动物设计美丽或具有独特作用的新衣裳。本课教师巧妙地将美术与自然相结合,引导学生尝试利用点、线、面、色等美术语言为动物设计一件富有创意的“花衣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设计意识。在评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交流研讨,对课堂各个环节都做了细致地分析与评判,并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听课教师首先肯定了讲课教师本节课的亮点,同时针对本课的架构提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并根据教师们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强调美术设计课程中“创意”是灵魂,要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追问”,提炼问题串,引领深度课堂。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大量的图片,学生能在图片中欣赏、认识、理解、内化,提升眼界、取法乎上。结尾是一堂课最后的升华,要充分运用好视频、图片和恰当的音乐等烘托出课堂的核心内容,注重渗透育人的理念,学生能在了解美术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美术素养。课堂教学指导活动为教师今后的美术教学工作提供了发展努力的方向,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认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大单元教学为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相对独立的课题,以主题为引领,进行主题单元化的构建,并形成全年级的主题单元构建框架以及各主题结构思维导图。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美术能力和审美水平,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袁文.探索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思路[J].小学生(中旬刊),2023(11).

[2]周媛媛.聚焦创新能力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3(11).

[3]陈莉莉.“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3(Z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