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

作者: 王蓉

“双减”政策下小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调查及教育策略0

摘 要:文章旨在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生学业情绪的现状,并提出教学策略:关注学业情绪,及时发现并采用个体和团体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不良的学业情绪;提升学习能力;调整积极的认知评估方式;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业情绪;教育策略

“双减”政策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极大重视。学业情绪在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引》中也指出,在小学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

一、文献综述

综合各文献资料可知,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与学业相关的情绪,是复合性情绪,既包括愉快、希望等各种积极情绪体验,也包括焦虑、厌倦、痛苦等消极情绪体验。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内在特质、学习环境、教育者等。小学生认知和意志发展水平不高,学习过程更多受到外部活动和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情绪对小学生影响颇大。因此,对小学生学业情绪进行现状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去激发和调适小学生的学业情绪更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王妍(2009)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分为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等4个维度,共34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制。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8。

在实际调查中主要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以广州市番禺区某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为291份,有效率为97%,四至六年级人数分别为94、98、99人,另男生147人,女生144人。运用SPSS27.0分析数据。

三、研究结果以及讨论

(一)小学生学业情绪的总体情况

从学业情绪四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业情绪的总体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积极高唤醒项目均值最高为3.75,表明小学生体验到更多自豪、高兴、希望等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积极低唤醒项目均值为3.44,两者均高于3,这表明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生的学业情绪总体是比较积极的,能够体验较多自豪、高兴、希望等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消极情绪的两个维度分数为2.69、2.53,说明小学生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处在中度水平,而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的标准差比较大,表明有部分小学生会有烦躁、担忧、讨厌、羞愧、厌倦、失望、苦恼、无助等消极感受,并且消极低情绪体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提醒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及时发现消极情绪体验较多的学生,主动提供干预。

(二)小学生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情况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知(见表2),在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两个维度,女生比男生的均值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小学阶段,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都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丰富的情绪体验,尤其是消极情绪体验方面。可能与情绪加工、情绪表达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有关,主要表现为女性人群具有情绪识别优势,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更易表达情绪。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关注女生的学业情绪的变化,给予及时的帮助。

(三)小学生学业情绪的年级差异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见表3),小学生在学业情绪上有年级差异。在积极高唤醒维度上,六年级较高,五年级较低。在消极高唤醒维度上,五年级较高,四年级较低。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表明只有在积极高唤醒维度上,五年级与六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业过程中显著比六年级的学生少体验到积极高唤醒情绪,如自豪、高兴等。

这个结果与调查时间节点为第二学期的学期末测试前密切相关,此刻六年级已经确定好升学的学校,充满对初中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因此可以看到六年级充满了自豪、高兴等情绪。而五年级面临着期末考试,学习分化大,升学压力较大,所以积极情绪低,消极情绪高。而四年级即将升上五年级,学生的学业适应性以及效能感较强,同时又没有升学压力,因此较为平静、放松。教师应重视利用好四年级的关键期,帮助学生在学习方法等方面获得成长,提升适应能力应对五、六年级的学业转折期。

四、教育策略

(一)干预不良情绪,提升积极学业情绪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采用个体和团体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干预不良的学业情绪,例如通过课程或班会,教育学生认识情绪,学会合理表达,教授学生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念冥想,帮助他们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对于情绪表现异常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给予个性化的支持。

(二)训练学习能力,培养积极学业情绪

调节学业情绪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学习能力。通过教授和训练学习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主学习。尤其是在四年级,要根据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不同学习技能,例如在课程开始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等。

(三)调整评估导向,激发积极学业情绪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学生对能否掌握学习内容的评估和对学习任务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评估是影响学业情绪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设计难度合适的学习任务,短期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评价学习成果时,要评价完成度、完成质量和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努力情况。个体的纵向比较呈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升效能感。

(四)改造学习环境,促进积极学业情绪

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综合创设与改造空间环境(如教室等)、资源环境(如学习资源、老师、同伴等)与心理环境(如班级氛围等),从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参考文献:

[1]韩颖,毕景刚,董玉琦.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8(04).

[2]陈京军,李三福.初中生成就归因、学业情绪预测学业成绩的路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03).

[3]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0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