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

作者: 周霞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努力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和内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它既能够以可视化的表征让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证思路清晰、重难点明确。文章着眼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深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深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将思维导图创新、合理地运用到语文深度阅读课堂过程中,无疑显化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使冗杂抽象的语文知识显性化、系统化,问题简单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导课堂的精髓。

从教师层面看,思维导图使得“导”的关键点和核心点更明晰,思维方法的渗透更具象,更重要的是节约了时间,真正做到把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少教多学,实现“教为主”向“学为主”的转变。

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在填写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更加明确的方法指引和实践,降低了学习难度,大大增强记忆力,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提炼,归纳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归纳出相关的、准确的关键词。而关键词形成各个节点,节点之间又极易产生清晰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分析

从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经验的总结来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科学地融入思维导图,可以达成激趣、理序、习法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深度阅读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思维方式,能够直观形象、形式丰富、条分缕析地将各级主题关系及相互隶属的层级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一见就心生爱慕,想一探究竟,并自觉加入自己的思考。教师顺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施以激励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超越他人、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励着学生更认真、更努力地深度阅读,做出更有效率的思维导图,从而爱上阅读。

(二)厘清文序,引领学生清晰阅读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一节语文课就是在读啊读,理解啊理解,感悟啊感悟,最后学生究竟读懂了什么,还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样的阅读课往往以一个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思考。但由于没有思维上的步推引领,课堂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思考显得肤浅、杂乱、言之无物。若引入思维导图,这个僵局便可打破。无论内容、结构还是线索,思维导图可以凭借多样的形式在每一个思维节点给予清晰地引领,让阅读由浅入深,学生在学习的“真实的情景”中,不断针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习得方法,带领学生学习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么用好这个例子,如何带学生学习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才是最关键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用一个图。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师跳出语文本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课文真正成为一个“例子”。学生借助例子,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多方位的实践,通过动脑、动手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和输出表达,把语文学得灵动、有趣。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导出新旧衔接,助推阅读探究

小学语文知识的连贯性很强,教师在深度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并利用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讲授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衔接新旧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李白的诗”这一大主题下教授《望天门山》这一新课,而“李白的诗”作为思维导图的总主题,可以用树干的形状来描绘。导图的重点是生字词。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生字可以以枝叶的形式链接起来。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文字,可以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李白的诗,带领学生探究不同诗句中同样的字词有哪些,并以枝叶的形状来描绘。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深度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缓解对内化陌生知识的压力和紧张,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二)导出心中疑惑,关注教学难点

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深度阅读活动中、自我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另外,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筛选,从而发现重难点知识,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讲授中,笔者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点出倒叙描写的作用与表达效果。同时,又以思维导图作为深度阅读的支架,聚焦父亲的反常言行,品味时势之峻,再回头“透视反常”,直抵李大钊的精神,“反常”支撑起了整个阅读的探究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汇报阶段,思维导图更是串联起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关键事件。

(三)导出多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奋飞的翅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小学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两者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执教的“老舍笔下的小动物”,以《猫》《母鸡》和课外的《小麻雀》《小动物们(鸽)续》为阅读文本,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利用思维导图展开群文深度阅读教学,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深入解析文本,感受文章传递的情感与思想,提升深度阅读的趣味性,总结学法和写法,教会学生如何写动物。

三、结语

思维导图能够活跃师生思维并导出高效率教学,有效提升学生深度阅读学习效率和质量。思维导图在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为小学深度阅读教学课堂增加活力,有益于学生发掘自身潜力,轻松掌握基础知识,发散思维。在“双减”背景下,探究思维导图与深度阅读教学相结合,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小霞.借助思维导图有效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效率[J].小学生(上旬刊),2022(09).

[2]蒋英.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04).

[3]马忠英.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A].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三亚论坛论文集(二)[C].20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