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作者: 周立军
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艰苦历程中,共召开过7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中共一大至中共七大。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人,全部为男性,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共产党员;出席巾共二大的代表共12人,女性代表1人,代表着全国195名共产党员;出席中共三大的代表32人,女性代表1人,代表着全国420名共产党员;出席中共四大的代表19人,女性代表1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共产党员;出席中共五大的代表82人,女性代表5人,代表着全国57967名共产党员;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142人,女性代表4人,(中共六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755名,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女性代表52人,代表着全国120多万共产党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巾共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产生了8名女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她们为我党的历史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共党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1939年7月,周恩来在庆祝延安女子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巾指出:向警予是我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第一任妇女部长,英勇牺牲了,我们不要忘记她。向警予,笔名振宇,土家族,湖南溆浦人,曾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周南女校,1919年7月,应蔡畅之邀,到长沙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
1919年冬,向警予赴法国勤工俭学,其间与蔡和森组成“向蔡联盟”,被传为爱情佳话。向警予在法期间积极为建党奔忙,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计划。1921年底,因蔡和森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已怀孕的向警予随之返回,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毛泽东称她为“我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2年8月,在中共二大后的“西湖会议”上,向警予被增补为巾央候补执行委员,负责妇女运动。在领导妇女运动的工作中,向警予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领导无产阶级的劳动妇女运动,并以高超的斗争艺术,同妇女运动中的各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作斗争,把千千万万妇女同胞引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巾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向警予继续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4年5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妇女部,向警予任首任部长。1924年12月,她在《妇女周报》上发表文章:“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向警予继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0月,受中央委派,向警予与蔡和森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1927年3月回国。其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警予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巾共五大,并参加主席团,之后,相继在武汉总工会、汉口市委宣传部、湖北省委、武汉市委工作,影响很大。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向警予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5月11日,向警予被反动派残酷杀害。
1939年,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毛泽东说:“要学习大革命时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苦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妇女运动的实干家——杨之华
作家丁玲说她“长得很美”;曾任瞿秋白秘书的郑超麟说她“漂亮、温柔、聪敏、能干”;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则说她“那样一种女子的青春容貌,是永远都不会老去的”。她,就是杨之华。
杨之华,浙江萧山人,出身家道中落的名门,因美貌、聪慧闻名乡里。杨之华15岁入杭州女子师范学校,20岁执教乡村小学;1922年加入巾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考人中国共产党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上海大学。在校期间,因才华出众并且具有非凡的活动能力和卓越的组织才能,杨之华得到党组织的培养,不久,由瞿秋白、向警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杨之华与其革命导师瞿秋白结婚,瞿秋白为此刻下“秋之白华”的印章来纪念这轰动一时的爱情佳话。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杨之华山席会议,并当选中共中央妇女部委员,参加领导了上海纺织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不久,在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议上,被推选为主任。向警予赴苏联后,杨之华代理中央妇女部部长,在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中,她一直是妇女运动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4月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五大上,杨之华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并兼任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八七会议后,担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
1928年6月,杨之华与瞿秋白一起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1930年8月同国后,杨之华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后改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杨之华受到王明的打击报复,被排斥出领导岗位,直到1934年1月,才重新担任中共上海执行局组织部秘书。瞿秋白牺牲后,杨之华同陈云、陈潭秋一起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之后,杨之华被王明等人隔离审查,1938年夏才由到达莫斯科的任弼时同志予以平反。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杨之华回国,途经新疆时被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4年零9个月后,经党中央营救,获释回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热烈欢迎,随后,仍担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1947年,杨之华调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改革,支援解放军进攻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之华先后当选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巾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
出身女工的候补中央委员——王亚璋
王亚璋,大革命时期上海妇女运动的领导人。
1904年,王亚璋出生于上海;进工厂做工后,成为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参加了要求收回胶济铁路的爱国运动;1924年人上海大学补习班学习,南杨之华动员至杨树浦工人夜校任教。
1925年5月8日,经中共上海地委批准,王亚璋加入巾国共产党,31日,当选上海市总工会委员,发动妇女参加五卅爱国运动;10月,任杨树浦部委委员、妇女部长,在组织女工的斗争中逐渐显露才能。
1926年3月16日,中共上海区委决定,王亚璋任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女工工作。在1926年5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劳动大会上,王亚璋当选巾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她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深入工厂,联系女工,深受女工拥护。
1927年2月,在上海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王亚璋当选区委委员,任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王亚璋当选候补中央委员,成为我党最早的女工出身的领导成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王亚璋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经周恩来安排,随丈夫李炳祥辗转到菲律宾侨居,继续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在马尼拉华侨第一女子学校任教时改名王芝宇;抗战全面爆发后,担任中国妇女抗日慰问会菲律宾分会组织部副主任,在华侨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11月参加华侨抗日游击队,做日军俘虏的教育工作。
1946年,王亚璋随菲律宾华侨中的中共组织撤往香港;1949年3月,奉调从香港同国定居,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
曾被开除党籍的中央委员——张金保
了解张金保,首先要了解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一手策划和操纵下召开的。米夫肆意践踏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民主,执意要将王明等人推上中央领导岗位,由于受到多数与会者的强烈反对,米夫、王明随即采取极端措施,党内矛盾骤然升级。以罗章龙为首的部分人员竟然采取更为极端的行为,先是发表《反四中全会代表团告同志书》,随后召开会议,成立“临时中央十事会”,罗章龙、徐锡根、王克全、何孟雄、王风飞任常委,罗章龙任书记,徐畏三任组织部长,张金保任女工部长。193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严厉斥责罗章龙等人策划的“第二中央”事件,并在1月27日作出了开除罗章龙等人中央委员及党籍的决定。然而,罗章龙等人却在分裂党、分裂中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月31日,宣布成立“中央非常委员会”,推举张金保为“书记”、徐畏三为“组织部长”。随后,周恩来等人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张金保认识到了此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2月13日主持会议,通过《非常委员会致巾共中央信》,宣布解散“中央非常委员会”,她本人公开承认错误。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宣布解除张金保等人中央委员的资格,7月16日又作出决定,开除张金保等人的党籍。
张金保,湖北人,1897年出生于安徽芜湖,化名余冬生;曾在多家工厂做工,1925年在汉口参加了支援上海五卅运动的罢工斗争;由于威信较高,1926年加入纱厂秘密工会,8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女工纠察队长和厂工会女工部长。1927年,张金保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讨论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时,她说“自己水平太低,对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许多革命道理也不能充分消化,当中央委员不够条件”。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金保不畏艰险,主动联系失散党员,坚持秘密斗争。同年底,在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上,她当选省委委员、省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期间,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成功越狱,此后,为中共湖北省委的重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巾共六大上,张金保虽然未能到会,却仍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7月2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第二中央”事件后,由于叛徒出卖,张金保再次被捕入狱,直到全国抗战爆发才获释出狱。经党组织同意,张金保在武汉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后转入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先后在织布厂、布鞋厂、毛巾厂工作,1943年到延安参加中央党校的学习,重新恢复中共组织关系。
1944年8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决定恢复张金保中共中央委员资格,毛泽东同志说她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传奇女英杰”。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张金保作为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会议,任巾共巾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1948年,张金保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中南区工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党史上最年轻的候补中央委员——周秀珠
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是最年轻的代表,也是最活跃的代表,当选候补中央委员时年仅18岁;同时,也是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中最年轻的代表。周恩来等中共高层领导同志都亲切地称她“周小妹”。
周小妹即周秀珠,出生在香港海员家庭,10岁入纺织厂当童工,饱受资本家的盘剥和帝国主义的凌辱压迫。1925年,15岁的周秀珠参加省港大罢工,后随父母返同广州,人烟叶制造厂做工;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会执行委员,冈聪明能干受到领导罢工的苏兆征、邓中夏的认可,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调往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从事女工运动,支援北伐战争。
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周秀珠转入地下工作,在中共广州市委的领导下,与陈铁军同志一起从事妇女运动;10月调广东省委参与领导妇委工作,发动女工,组织赤卫队,12月参加著名的广州起义。1928年春,周秀珠被增选为巾共广东省委委员,4月赴苏联莫斯科,作为广东省的党代表,出席中共六大,是大会主席团唯一的女委员,也是84位正式代表中唯一的女代表。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后,周秀珠出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周秀珠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与邓颖超、蔡畅等著名妇女领袖一起从事党的妇女运动工作。这期间,周秀珠与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登贤成婚。